潮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朱張津 記者 王金帥
開學第一周,不少爸媽都在慶幸神獸歸籠,但有一群家長例外——幼兒園小班的家長們。
孩子步入新階段,家長們的心情多少有點忐忑,還有媽媽直呼自己感到焦慮,進入了“戒斷期”。潮新聞記者發(fā)現(xiàn),“分離焦慮”不僅在孩子身上有,站在幼兒園門口不肯離去的家長們也在經(jīng)歷。
一個班總共二十多個娃
家長來了一百個
從祖輩們到年輕爸媽,不同幼兒園的開學場景里,處處可見家長們既牽掛又不舍的“分離焦慮”,也藏著許多啼笑皆非又溫暖治愈的瞬間。
杭州市夏衍幼兒園的老師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不少新生都是由“親友團”護送——爸爸媽媽加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好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生怕孩子在幼兒園受一點委屈,“毫不夸張地說,一個班總共二三十個娃,結(jié)果家長來了一百個!”
杭州市錦繡幼兒園的一位老師提到,在新生家訪時,某位小朋友的外婆就愁容滿面,拉著老師反復念叨:“現(xiàn)在學校的圍墻太高了,我站在外面啥也看不見!以前我兒子女兒上學時,校門口就能看得清清楚楚?!边@份對孩子的牽掛,讓幼兒園的圍墻高度都成了她的“心病”。杭州市九欣幼兒園也有一位奶奶,開學第一天,在教室外紅了眼眶,站在窗外久久不肯離開。
相比祖輩們的不舍,年輕爸媽的焦慮則帶著點“反差萌”。星辰幼兒園的一位爸爸偷偷趴在教室門口張望,身旁的奶奶忍不住“拆臺”:“你小時候上幼兒園比他能哭多了,現(xiàn)在倒反過來擔心起兒子了!”大關(guān)苑幼兒園的一位爸爸,更是直接在教室外紅了眼眶。文華幼兒園的一位爸爸,看到孩子開開心心進了教室,自己卻在操場外挪不動腳,回家后還悄悄抹了眼淚,媽媽忍不住跟老師吐槽。
家長焦慮半天,孩子早已適應
幼兒園里上演反轉(zhuǎn)名場面
但潮新聞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孩子的適應速度遠遠超出家長的預期,“家長焦慮半天,孩子早已適應”的反轉(zhuǎn)劇情在幼兒園反復上演。
有老師告訴記者,現(xiàn)在的年輕家長心態(tài)越來越開放,不少家長直言“終于盼到這一天”,還笑著說“幼兒園吃得好、玩得好,老師又專業(yè),比在家自己帶省心多了”。而那些被家長擔心“會哭鬧”的孩子,往往很快就被幼兒園的新伙伴吸引,把焦慮拋到腦后。
前兩天,杭州市錦繡幼兒園里有一場“難分難舍”戲碼,把這種反轉(zhuǎn)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小二班的一位小朋友在教室門口抱著媽媽不肯松手,老師一邊安撫孩子,一邊給媽媽使眼色,用口型示意“快走”。媽媽心領(lǐng)神會,把孩子往老師懷里一塞,轉(zhuǎn)身就“百米沖刺”跑出了幼兒園。本來以為孩子會繼續(xù)苦惱,實際上孩子呆呆地看了幾秒空蕩蕩的門口,乖乖跟著老師回了教室,下午就已經(jīng)和小伙伴玩成一片。
甚至托班小朋友也展現(xiàn)了驚人的適應力,在杭州市國信嘉園幼兒園,有托班娃第一天午睡時哭得撕心裂肺,第二天早上居然自己精準找到班級,熟練把書包放好后,徑直跑到小床上躺下,嘴里還念叨著“睡醒了媽媽就會來接”。這份“淡定”,讓原本忐忑的家長既驚訝又欣慰。
杭州丁蘭幼兒園托班老師有妙招!陪玩、喂飯超耐心,寶寶哭了就溫柔抱抱,把娃們照顧得暖暖的。
專家支招:
家長需要學會放手 多一點松弛感
面對家長和孩子的雙重“分離焦慮”,幼兒園的老師們早已做好充足準備,“人手兩個娃”是常態(tài),還有大班孩子當“暖心助攻”。像杭州市九欣幼兒園內(nèi),每天飯后,大班的孩子都會主動來到小班教室,有的幫弟弟妹妹擦嘴,有的拿著勺子耐心喂飯,用純真的互動一點點消除新生對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
面對焦慮的家長,老師們也有好辦法,比如及時給家長發(fā)孩子的動態(tài),讓家長看到孩子在做什么,吃得香、睡得著,家長懸著的心就可以放下來。
此外,還有不少幼兒園推出“階梯式入園”的舉措,比如杭州市藍宸幼兒園,為了緩解幼兒和爸媽的雙向焦慮,幼兒園第一天讓爸爸媽媽陪伴娃度過,第二天則改到半天,這樣緩慢“分離”。藍宸幼兒園的老師坦言,這個“時間換心情”的辦法還是比較管用的。
對此,杭州師范大學心理系教授、浙江省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傅素芬表示,家長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焦慮傳遞給孩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學會獨立是重要的一課?!坝行┖⒆右婚_始會抗拒去幼兒園,不要生拉硬扯,可以允許孩子有一個緩沖期,比如我們再玩一會兒就去,比如承諾孩子會準時到幼兒園去接。讓孩子信任家長,不能哄騙孩子?!备邓胤艺f,對于家長自身來說,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后,也該信任孩子可以適應新的環(huán)境,這是一種互相的信任。
傅素芬說,如果第二天還是哭鬧不愿意去幼兒園,家長應該好好安撫,比如拉拉他的手,拍拍他的肩,靜靜地陪伴他一會兒。孩子的情緒過去了之后再跟孩子談上學的事。而不是和孩子一起焦慮,手足無措。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祝懷新也表示,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松弛感很重要?!爱敿议L松弛下來之后,孩子的厭學情緒、不安情緒才不會被放大?!?/p>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雖然不少家長自己很焦慮,但不會打擾孩子的正常學習生活,比如那位在教室外默默流淚的奶奶,沒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舍,后來她告訴老師,流淚除了不舍,更多的是“感動”:“從小帶到大的孩子,居然自己走進教室就去玩了,一點沒哭,真是長大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