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成立三十五周年。35年來,中國關工委團結帶領廣大老干部、老戰(zhàn)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等離退休老同志組成的“五老”隊伍,在傳承紅色基因、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都府堤社區(qū),分布著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中共五大會議舊址等紅色地標建筑,當?shù)厝肆晳T稱之為紅巷。這里常年活躍著一支平均年齡70多歲的“紅巷爺爺”志愿服務隊,為前來參觀的游客和青少年,講述著這條巷子的紅色歷史。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三道街小學學生 王千溢:聽“紅巷爺爺”講紅色歷史和英烈故事,讓我對今天的美好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
“紅巷爺爺”志愿服務隊隊長 鄧廣東:我們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宣講的形式,排練了多個紅色劇目,拍攝微視頻進行直播,讓孩子們了解黨史和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
在四川達州宣漢縣,退休干部張宗昭牽頭利用鄉(xiāng)村中小學校開辦了55所留守兒童周末假日寄宿學校,退休干部和教師作為志愿者,開展多種關愛活動,陪伴少年兒童健康成長。
在安徽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zhèn),剛剛過完98歲生日的退休教師葉連平仍堅持在自家開設的“留守未成年之家”,義務給學生們輔導功課,帶動更多人加入其中,為學生們開展課后輔導、心理疏導、興趣培養(yǎng)等關愛服務。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zhèn)關工委名譽主任 退休教師 葉連平:要立德樹人,幫助咱們的未成年人,讓他們都能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合格的接班人,我覺得我有這個責任。
在服務鄉(xiāng)村振興一線,“五老” 同樣是生力軍。在福建福州一家種植示范基地,眼下是水果黃瓜掛果生長關鍵期,69歲的農業(yè)專家張偉光帶領專家組,正在為農戶進行技術指導。
福建省關工委副主任 農業(yè)委主任 張偉光:作為一個老科技工作者,我們要發(fā)揮余熱,把我們的知識經(jīng)驗奉獻給年輕一代,引導他們帶領周邊群眾共同致富。
目前我國有超過107萬個關工委組織、1300多萬“五老”、7萬個“五老”工作室、42.4萬名“五老”校外輔導員活躍在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實踐一線,合力守護青少年全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