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張淵
通訊員 李茂玲 羅彥 李文琪 李金鳳
11月3日,武漢市黃陂區(qū)前川三小開展了“聆聽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活動,家長們紛紛拿出珍藏的老照片,與孩子一同回顧那些被歲月塵封的記憶。
五(2)班嚴銳辰的奶奶拿出一張泛黃的老照片,講述著照片背后的故事。那年她十四歲時,在鎮(zhèn)上唯一的照相館里留下了這張珍貴的影像。那時的她,梳著長長的麻花辮,眼睛清澈明亮,衣著雖樸素卻難掩少女的青春活力?;叵肫鸲兰o七十年代的農(nóng)村生活,嚴奶奶感慨萬千。那時,物資匱乏,就連雞蛋也要拿去集市上換錢補貼家用。紅薯粥、蘿卜粥成了家里的常餐,雖然味道單調(diào),但在那個年代里,已經(jīng)算是難得的美味了。嚴奶奶讀書時,每天清晨天還沒亮就要起床掃地、喂雞、挑水,忙完這些家務(wù)后才能匆匆趕往學校。放學后,她還要忙著打豬草。等到夜幕降臨,才能騰出時間來寫作業(yè)。嚴奶奶說,人只有經(jīng)歷了風雨,才能見到彩虹,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堅持下去,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三(1)班沈鵬宸的外公是一名光榮的退伍老黨員。18歲那年,沈鵬宸的外公毅然決然地加入了人民解放軍,被派往東北那片嚴寒的土地上駐守,一守就是八年。在那段艱苦的日子里,他不僅要面對惡劣的氣候條件,還要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確保邊疆的安全。正是這樣的歷練,鑄就了他堅韌不拔的意志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這張照片,就是他外公在駐軍期間拍攝的,記錄了外公那段難忘的歲月。退伍回家后,外公并沒有因為自己的軍人身份而自高自大,反而一直保持著低調(diào)謙遜的態(tài)度。如今,雖然已經(jīng)70多歲高齡,但在村里依然是德高望重的人物,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村民們都愿意找他商量,聽取他的意見。外公說,真正的英雄不在于擁有多少榮耀和光環(huán),而在于那份默默堅守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四(2)班陳蘇晴的爸爸在十多歲的時候,和他大伯一起去廣東打工。那段打工的日子異常艱難,他們省吃儉用,才勉強有所節(jié)余。有一天,他們走在大街上,看到了一家特別漂亮的照相館。陳蘇晴的爸爸和大伯商量后,決定各自照一張相片,連同工資一起寄給遠方的爺爺奶奶。然而,當時拍一張照片需要5元錢,他們舍不得,最終決定合拍一張,這樣可以省點錢。這張老照片,見證了陳蘇晴爸爸和大伯的理想與奮斗。他們雖然出身貧寒,但從未放棄過對生活的追求和對家人的關(guān)愛。如今,他們的生活條件已經(jīng)好了很多,照片可以隨時拍,但那份努力奮斗的精神,卻永遠不能忘記。陳蘇晴的爸爸說,無論生活有多么艱難,只要有理想、有奮斗,就一定能夠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美好未來。
四(1)班郭奕澤的爸爸深情地講述起了一段往昔歲月,一九九八年,是一個沒有智能手機、充滿質(zhì)樸之美的年代。那年,他讀五年級,作為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被選入了學校的腰鼓隊。這份榮耀讓他激動不已,盡管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難,但他始終堅持不懈,努力克服每一個挑戰(zhàn)。最終,他不僅成功入選了參加腰鼓比賽的隊伍,還與隊友們共同贏得了團體獎的榮譽。拍照留念時,他滿臉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手中緊緊握著腰鼓,那份神氣勁兒,至今仍然歷歷在目。從小學五年級到初中、高中,他一直保持著刻苦學習的態(tài)度,成績始終名列前茅。這份堅持和努力,最終讓他成功考上了黃陂一中,繼而又邁入了中國地質(zhì)大學的校門。他說,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與傳承,對于學習與成長的執(zhí)著追求,都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
家長們深情地講述著過去的故事,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聆聽;偶爾還會提出一些問題,場面其樂融融。
四(2)班陳佳蕾說:“聽著父母講述那些泛黃照片背后的故事,我仿佛穿越時空,親眼見證了他們的青春歲月。每一張照片都承載著他們年輕時的夢想、歡笑與淚水。這讓我更加珍惜眼前與家人共度的每一刻,也深刻體會到家族傳承的意義。那些故事不僅僅是過去的回憶,更是激勵我前行的力量?!?/p>
前川三小校長黃崇飛表示,此次活動不僅增進了親子間的感情與溝通,也讓學生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家族的歷史與傳承。未來,學校將繼續(xù)開展此類活動,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聆聽那些動人的老照片故事,感受歲月的魅力與家族的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