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上午11:30,2025年全國高考的首場語文考試結束。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題由“專”“轉”“傳”三個字而來,提及有學者用“?!薄稗D”“傳”概括三類文章,讓不少網友直呼很難。
上海文化學術圈很快“破案”,這位學者就是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上海寫作學會會長胡曉明,他在一篇發(fā)于“文匯筆會”的《胡曉明:古人說“文章九命”,太悲觀了,我歸為三個字:專、轉、傳》里談及“專、轉、傳”。
“今年上海高考作文確實來自我這篇文章?!?月7日中午,澎湃新聞記者第一時間聯(lián)系到胡曉明,他在電話那頭說:“可能很多同學會罵我,覺得一看到這個題目會有點懵,因為他們不太適合這種很中國式的強調漢字的思維方式。但實際上靜下來仔細想一想,可以寫的東西還是蠻多的?!?/p>
《胡曉明:古人說“文章九命”,太悲觀了,我歸為三個字:專、轉、傳》
對于“文章進高考”,他回應了三點。首先,“專、轉、傳”三個字是辯證關系,今年的高考作文題依然延續(xù)了哲學思辨,“要么就是躺在圖書館里的高文典章,要么就是流量至上的文字垃圾,在兩個極端都不對的,中間一定有很多可以去思辨的。特別我們今天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傳播時代,這個時代給了我們福分,也給了我們挑戰(zhàn),因為新的傳播方式帶來了很多機遇和問題。”
第二,他認為這個題目引導考生參與當代文化生活與思想反思?!拔蚁胫灰皇撬雷x書的學生,不是只在課文里打轉轉的學生,他一定有很多鮮活的例子,有很多可以表達的東西?!?/p>
最后,他認為這道題也可以讓更多考生尊重中國古典語文的思維方式,而不是西方的概念范疇。他說,中國的古典語文思維就是漢字文字思維,它背后有很多東西可以讓學生們去深入學習和思索。
胡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