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張裕
實習生 張子彤 石金鑫
風吟雅頌催桃李,墨著華章育棟梁。15日,記者從武昌中華路小學獲悉,該校在橡樹灣校區(qū)舉行主題為“擔時代使命 育中華英才”的《培養(yǎng)具有中華情懷的時代新人》新書發(fā)布會暨學校學術委員會成立儀式。
活動在中華管弦樂團的演奏中拉開序幕。細膩而富有力量,深沉而充滿激情的演奏為接下來的篇章奠定了昂揚而熱烈的基調。
本書主編、中華路小學校長羅宏文在致辭中回望了中華路小學七十余年辦學史和文化演變,介紹了《培育具有中華情懷的時代新人——武漢市中華路小學培養(yǎng)“中華小當家”育人方式20余年實踐探索》這本書誕生的緣起和歷程,展望了新時代新征程之下學校的發(fā)展前景。
伴隨著熟悉的四三拍圓舞曲旋律,該校退休音樂教師張曉琴和青年教師代表共同唱響由她作曲的1988版老校歌。
夏惠、王聰、雷瑩、方夢雪、許許多多、黃巧雅、翁葆華等教師代表和一群孩子們共同講述了學校二十余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探索故事,以演講、訪談、舞蹈、快板、情景劇等形式演繹了書中的五個章節(jié),再現了“中華小當家”愛國素養(yǎng)、文明素養(yǎng)、學習素養(yǎng)、生存素養(yǎng)和全球素養(yǎng)的培育歷程。
黨總支書記夏惠以一段視頻展現了學校在培養(yǎng)學生愛國素養(yǎng)方面的豐富實踐。學生以快板歷數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愛國教育案例,國旗護衛(wèi)隊登臺亮相,軍姿挺拔、步伐鏗鏘,口令兵一聲“敬禮——”喊出了中華好男兒的志氣、擔當。
副校長雷瑩分享了學校將禮儀教育融入日常教學經驗做法。學校致力于日常之中、點滴之間培養(yǎng)學生的文明素養(yǎng),使之成為傳承中華文明、展現時代風采的新一代。舞蹈隊的孩子們以活潑的情境舞蹈劇展現了該校獨具特色的校園禮儀三字歌。
教導處主任方夢雪老師為大家講述了“一堂好課和它背后的故事”,從二十多年前吳智勤老師的一節(jié)道法課《祖國真美麗》到舒荷影老師的全國數學展示課《音樂里的數學奧秘》,初心不改,薪火相傳。
儀式上,該校成立了學術委員會。范成君副校長宣讀了學術委員會成員名單。學術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學校教育科研領域的重要進展,象征著教育實踐向專業(yè)化、精細化發(fā)展。
副校長許許多多、學工處主任黃巧雅、學生代表劉韻清以情景劇的形式呈現了該校培養(yǎng)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豐厚成果。陪伴學生成長的小動物、自主研發(fā)的勞動校本教材、“中華學子六氣”研學課程,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實踐機會和平臺。數字化五育評價平臺,推動 “五育融合” 落實落地,全方位錘煉學生自理、自律、自強、自信的品格。
兩位老校長在新書發(fā)布啟動儀式之后發(fā)表了感言。老校長徐宏麗校長回憶了十多年前她帶領老師們共同編寫了28本《教師生命成長》系列叢書的經歷,老校長王成高校長講述了七十周年校慶時他創(chuàng)作新版校歌歌詞的故事,“武昌名校立荊楚,英才遍華夏”,他們作為中華路小學發(fā)展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和見證者,無論走到哪里,這兒始終是魂牽夢縈的家。
本書的指導專家——湖北大學靖國平教授對新書發(fā)布活動進行了精彩點評。靖教授認為新書契合了新時代需求,聚焦于培養(yǎng)時代新人——“中華小當家”這一核心育人理念,深入闡述了學校二十余年來在育人方式上的實踐創(chuàng)新探索,具有“政治性、時代性、系統(tǒng)性、傳承性、創(chuàng)新性”特點。他高度贊揚了該校作為湖北省示范學校在科研征途上的責任與成就,同時也對學校未來的發(fā)展前景寄予了深切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