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訊員 苗苑 蔡明廣
10月25日下午,武漢工程大學圖書館報告廳內(nèi)座無虛席,一場主題為“長征精神永傳承”的深情對話活動在此展開?;顒由鷦釉佻F(xiàn)了革命先輩的壯麗事跡,傳承和弘揚長征精神,將長征精神的光芒照耀在每一個青年學子的心田,激發(fā)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愛國情懷與勇往直前的奮斗意志。
父輩曾走長征路
“我出生在軍人的家庭,我有著一段傳奇的身世?!毙v活動現(xiàn)場,廣州市社會組織黨史宣講團成員、八路軍研究會紅色文化宣講團成員傅曉方女士的話語,如同磁石般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我本來是中國遠征軍抗日英雄段國杰的親生女兒,母親為了我的降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我是不幸的,但我又是幸運的,紅軍夫婦傅培章、岳琴收養(yǎng)了我,他們以共產(chǎn)黨員的優(yōu)秀品格、以根植于內(nèi)心的‘長征精神’,滋養(yǎng)著我的心靈,指引著我的人生。”傅老師的眼睛泛起微光,一段塵封的歷史被緩緩揭開。
她滿懷深情地講述了自己的紅軍養(yǎng)父母——傅培章和岳琴的革命故事,并分享了父輩們英勇無畏參加長征的經(jīng)歷。“很多紅軍老戰(zhàn)士最難忘的是爬雪山、過草地,實際上紅軍爬過6座大山,最高將近5000米,雪山很高,風很大,那種寒冷凍的整個骨頭都是酥的。”傅曉方以第一人稱的視角,生動再現(xiàn)了紅軍養(yǎng)父母在革命斗爭中的英勇無畏和堅定信念,在她的徐徐講述中,在場師生仿佛置身于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之中。
爺爺?shù)倪z物中藏著信念
“近距離激戰(zhàn)被刺刀挑開皮肉就像被燙傷一樣……爺爺?shù)淖蠓紊弦恢睅е?枚彈片碎片,直到去世,都未能取出。”故事來到崔洪祥烈士。
“小勇,外面有很多坦克,你去看看我們的部隊勝利了嗎?”這是被病痛折磨到神志不清的崔烈士最牽掛的事。“信仰就是引領(lǐng)他的天,人民就是支撐他奮斗的地。這是我的爺爺,崔洪祥,他是一名烈士?!瘪R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崔晉文的聲音在報告廳里回蕩,她深情地講述著爺爺?shù)墓适拢瑥?5歲加入太岳游擊隊,到成為八路軍戰(zhàn)士,在黑山阻擊戰(zhàn)中的英勇表現(xiàn),再到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天德山防御戰(zhàn)中作為主力軍47軍一員,每一個細節(jié)都讓人動容。
崔老師通過展示爺爺留下的老舊相機、皮包、一枚枚留下歲月印記的獎章和作戰(zhàn)筆記等遺物,讓在場師生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崇高信仰和堅定信念。崔晉文老師將爺爺?shù)墓适氯谌胨颊n,她想把理想信念講到青年學子心里,讓爺爺?shù)墓适抡樟燎嗄陮W子成長的路。
把紅色故事永遠講下去
武漢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紅心向黨”紅色宣講團成員紛紛上臺,分享了他們在追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精神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宣講團成員們通過走進中共五大會議舊址、中國共產(chǎn)黨紀律建設歷史陳列館、武漢二七紀念館等地,深入了解了黨的光輝歷程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他們表示,將把紅色精神永遠傳下去,把紅色故事永遠講下去,讓紅色信仰在青年學子心中生根發(fā)芽。
活動現(xiàn)場,傅曉方、崔晉文和“紅心向黨”紅色宣講團成員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三代人,從經(jīng)驗豐富的老宣講人到青年思政課教師再到馬克思主義學院“紅心向黨”紅色宣講團,老少接力,從不同視角回望歷史,譜寫賡續(xù)紅色文化的嶄新篇章。這不但是一次“以學促講”的生動經(jīng)歷,更是一次對年輕一代的精神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