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訊員 唐欣
以一杯咖啡為媒介,將原本枯燥的經(jīng)濟理論演繹得生動有趣,讓整個教室仿佛一家熱鬧的咖啡店。近日,在武漢城市學院的一堂微觀經(jīng)濟學課上,同學們經(jīng)歷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學習體驗。
隨著上課鈴聲響起,徐艷老師并沒有急于翻開課本,而是以一種輕松幽默的方式引入主題——“消費者剩余”。她環(huán)視教室,指向后排一位同學手中的小黑杯咖啡,笑道:“這不是我正好需要的飲料嗎?”這句話一下打破了課堂的寧靜,教室內(nèi)響起一陣笑聲,原本略顯沉悶的氛圍一掃而空。
緊接著,一場別開生面的“咖啡買賣”情景劇在徐老師的導演下拉開帷幕。她親自上陣,一人分飾四角,分別扮演咖啡店主和三位性格迥異的顧客,面對18元一杯的咖啡做出完全不同的思考和行動。
教室里笑聲、掌聲此起彼伏,同學們被徐老師那繪聲繪色的表演深深吸引。他們紛紛投入到這場“咖啡買賣”的游戲中,思考著如何判斷商品價格的合理性。有的同學說:“有錢就覺得便宜唄!”有的同學則夢想著:“我以后要是有錢了,每天買18元一杯的咖啡!”
在同學們的熱情參與下,徐老師巧妙地引入了“心理價格”和“實際價格”的對比,揭示了消費者剩余的本質(zhì)——它是消費者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與實際支付價格之間的差額。通過這一生動的例子,原本抽象的經(jīng)濟概念變得清晰易懂,同學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會計八班的張思涵同學感慨地說:“徐老師的課總是充滿驚喜。她用生動的例子和貼近生活的實例,讓我們這些‘門外漢’也能輕松跨入經(jīng)濟學的門檻?,F(xiàn)在,我覺得經(jīng)濟學不再遙遠,它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甚至就在那一杯咖啡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