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丁香六月综合在线观看,91国在线国内在线播放,麻豆国产在线视频区,国产二区三区

      <object id="iqmuo"></object>
    1. <object id="iqmuo"></object>
    2. 玩航模,會編程 “最美教師”彭玉生為庫區(qū)小學生播下夢想種子
      2024-09-12 09:55:00 來源: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應鋒

      通訊員 羅毅 顧珊

      一座半島,一面靠山,三面環(huán)水。

      這里是十堰市丹江口庫區(qū)腹地龍山鎮(zhèn)最偏遠的村莊彭家溝村,距離丹江口市區(qū)50多公里。

      彭家溝小學僅有幼兒班、一年級、二年級、五年級4個班、17名學生,孩子們不僅能放飛航模飛機、遙控智能汽車,還會動手編程。

      深山小學充滿“科技范”,與學校校長兼教師彭玉生密不可分。

      堅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庫區(qū)28年,彭玉生在一屆又一屆學生心中播下了夢想的種子。

      在第40個教師節(jié)到來之際,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向全社會發(fā)布2024年“最美教師”,彭玉生光榮入選。

      “獲得這個榮譽,我深感榮幸和自豪?!迸碛裆硎荆约簩⒗^續(xù)扎根基層,用自己的力量點燃庫區(qū)孩子們的夢想,“帶著他們‘飛’出大山”。

      村小開設機器人課程

      航模飛機、蘿卜頭機器人、智能汽車模型……初秋時節(jié),走進彭家溝小學,教室里擺放著各種教學設備,滿滿的“科技范”。

      “孩子天生喜歡機器人,對機器人充滿好奇?!迸碛裆f。

      彭玉生今年48歲,是彭家溝村人。1996年,彭玉生師范畢業(yè)時放棄進城機會,選擇回到村里,“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改變更多山里孩子的命運?!?/p>

      此后,他再也沒有離開。

      如何讓庫區(qū)孩子享受到優(yōu)質教育資源?彭玉生首先想到網絡。2009年開始,他就注重利用網絡上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開拓視野。

      他多方爭取公益機構資助,在彭家溝小學逐步建起電腦教室,募集智能刷臉識別書柜、平板和筆記本電腦等設備,學校開起了網絡素養(yǎng)課,引導學生在互聯(lián)網里探尋世界奧秘。

      彭玉生還把“創(chuàng)客教育”引進學校。2017年,他聯(lián)系華中科技大學,募集了10套蘿卜頭機器人,帶領老師們共同鉆研,開設了創(chuàng)客課程。

      如今,學校開設的平板編程、智能汽車、航空航模、機器人創(chuàng)客等特色課程,已成為孩子們的最愛。

      課堂設在青山綠水間

      雨后的山坡、學校旁邊的農田、村民的加工房,成了孩子們的課堂。

      摸土壤、看蚯蚓、識植物,都是孩子們上課內容。

      水稻、白云、狗尾草,成為課堂“教具”。

      “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更要點燃孩子們夢想的火焰?!迸碛裆剿鳌盁o邊界課程”,將課堂延伸至青山綠水間。

      在“四季自然”課程上,彭玉生領著孩子們在山間田野認野菜、找草藥、看害蟲,拿著狗尾草做小兔子,摘下扁豆莢做口哨。

      “知識來源于生活。直觀教學,印象更為深刻?!迸碛裆f,幫助孩子們學會在生活中學習,可以培養(yǎng)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

      彭玉生還獨具匠心地開設“看看我的家鄉(xiāng)”課程,引導孩子們用詩歌、繪畫、音樂展現(xiàn)對家鄉(xiāng)的喜愛。孩子們跟著語文老師走進大山,寫下蝴蝶、麥田的小詩;跟著數學老師從山這邊跑到那邊,體驗行程往返問題;跟著美術老師走進大自然,畫一畫豐收的金絲皇菊。

      在學生評價方式上,彭玉生“不唯分數唯成長”。每個孩子都有一本“成長銀行存折”,“存款”是孩子的笑、孩子的畫、孩子的詩,記錄著孩子們的點滴進步。

      “孩子們在校園里不僅要學知識,更要學會做一個快樂的人。”彭玉生說。

      用微薄工資資助40多名學生

      近年來,隨著村民陸續(xù)搬進城里,彭家溝小學的學生越來越少。

      “我在鄉(xiāng)村多堅持一下,就能多帶幾個孩子走出大山?!迸碛裆卸啻芜M城機會,但始終放心不下村里的孩子。

      彭玉生對1999年的一件事至今記憶猶新:

      當年秋季開學,彭玉生發(fā)現(xiàn)班里的學生小琴(化名)沒有到校。當天下午,他就找到小琴家了解情況。“不讀了,她到十堰‘抱娃子’(當保姆)去了?!毙∏俑赣H說。

      第二天,彭玉生再次登門。這次,小琴父親道出實情——家里經濟困難,不想供孩子上學了。

      第三天,彭玉生又來了??吹叫∏俑概嗽诘乩锔苫?,彭玉生啥話不說,拿起工具幫著干。天快黑時,小琴父親說:“明天早上送她去學校?!狈敌M局校碛裆簧鞯暨M荊棘叢里,身上多處被刺破,腳也扭傷了,鞋也丟了一只。

      第四天,沒有見到小琴,彭玉生再次上門,對小琴父母說:“孩子的學費我來墊,不讓家里拿一分錢?!边@次,小琴終于回到學校。

      這件事已過去20多年,當年險些輟學的小琴,如今已走出大山,在城市扎根。

      彭玖生也是彭玉生的學生之一。在彭玉生的幫助下,他得以順利完成學業(yè)。畢業(yè)后,彭玖生毅然選擇回到彭家溝小學當一名教師。他說:“是老師的幫助,讓我有了今天,我也要像老師一樣,幫助更多家鄉(xiāng)的孩子學到知識。”

      28年來,彭玉生行程3萬多公里,訪遍學校周邊每一戶學生家庭,用微薄的工資資助了40多名學生,成功勸返面臨失學的學生50多人,教過的學生有180多人考上大學。

      “鄉(xiāng)村教育像一道微光,可以點亮孩子們的夢想。”彭玉生說。

      詳見9月11日湖北日報一版>>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