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張屏
通訊員 陳凌
今年暑假,38歲的湖北工業(yè)大學博導、生命科學與健康工程學院副院長周夢舟,一如既往沒休息。但他很高興——最近辦成了兩件大事——一是承辦了有1500人參加的第五屆食品科學與人類健康國際研討會,二是新增博士點公示中有他們學院的“生物與醫(yī)藥”專業(yè)?!拔覀儗W院即將成為學校首個有兩個博士點的學院?!彼f。
一頭扎進“生物藍?!?/p>
“生物是一片巨大的藍海,有太多的未知等著我們去探索?!鄙线^周夢舟課的學生,都記得他的這句開場白。
“很多人說生化環(huán)材是天坑,可我覺得生物很好玩。研究它就像搭樂高積木,在拼接、搭建、DIY中,做出奇妙的新東西?!敝軌糁壅f。
他前年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的“營養(yǎng)功能主食產品創(chuàng)制關鍵技術及應用”,便是通過食品微生物菌株庫的建設,開發(fā)出功能性益生菌輔助發(fā)酵劑。這有效解決了省內益生菌產業(yè)發(fā)展滯后,缺少特色、穩(wěn)定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菌株和缺乏高值化加工技術等問題,推動功能食品開發(fā)邁上新臺階。據(jù)介紹,這至少將帶來1億元的產值。
至于現(xiàn)在他在搭的“樂高”,是益生菌和生物被膜?!啊仙锉荒ず?,益生菌比沒‘穿衣服’時強壯得多,會更容易在人體胃腸道環(huán)境中定植,口服生物利用度也會變高。我想搞清楚:哪些益生菌和哪些生物被膜相配?為啥配?其中機制是什么?能否應用到其他組合中,使人類能享受到更多益生菌的優(yōu)質服務?”他說。
這個研究方向很前沿,沒有“巨人的肩膀”可以踩。他帶領團隊每天早出晚歸,不斷重復著假設、否定、排除,仍是“才剛離開‘山腳’,還沒爬到‘山麓’的1/3處”。但他不后悔,他說,基礎研究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源頭,也是應用研究的基礎。“目前,我國益生菌的專利菌株及工業(yè)化生產關鍵技術都掌握在國外公司手上。他們靠的是幾十上百年的持續(xù)研究、積累。我們也有這個勇氣走進‘迷霧森林’去探索?!?/p>
“周老師的家國情懷和科研熱忱令人感動!他是國家級人才,以第一完成人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糧油學會科技獎二等獎,主持3項國家級項目。但他不急于做短平快項目出成果,卻主動找了個‘冷板凳’?!敝軌糁鄣拇T士生肖柯感慨。
“我對未來有信心——這幾年,我們參與、承辦了許多高級別會議,最深的感受是,中國在生命科學領域前沿進步飛快。有國家的全力投入,有許許多多科研人的不懈奮斗,我們這代人必然能見證從跟跑到并跑到領跑的過程?!敝軌糁壅f,他給自己定下十年之約,希望通過團隊的持續(xù)努力,在十年后搭成這個“樂高”。
教學生“認真科研,快樂生活”
學生們說周老師是個令人如沐春風的人?!八麨槿藴睾?,最常給我們說的是‘認真科研,快樂生活’?!辈┦可钋傩Φ?,老師總是默默帶頭啃硬骨頭,給學生們最多的,卻是鼓勵和支持,“他特別理解學生的難處,我們做課題常遇到瓶頸,常陷入自我否定,這時他會講自己的經歷,說科研就是這樣的,沮喪一下再開始,也許就有轉機。再手把手教我們可以怎么突破。多年耳濡目染,我也堅定了繼續(xù)走科研路的決心?!?/p>
在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讀博的劉孟林說,周老師真正把促進學生發(fā)展放首位,“跟著他讀研時,我很想出國留學深造,又不敢開口,怕耽擱課題組進度,怕被他拒絕。沒想到,他從別的同學那聽說后主動找我談心,鼓勵我追逐夢想。他幫我重新規(guī)劃研究生學業(yè),還幫我聯(lián)系國外導師……其實,他對每個學生都這么好,升學、找工作、交友等各種問題,只要找他,他都全力幫忙。他是我們學校的優(yōu)秀班導師。這個榮譽,實至名歸?!?/p>
如今在藥明康德工作的李雷兵是周夢舟當班主任時帶的首屆學生。他說,周老師對學生非常真誠,“一次班級聚會,我和另一個同學無意中提到,當天是我們的生日。他聽到后就悄悄出去買回兩個大蛋糕,全班30多名同學一起慶祝。這個生日我畢生難忘。在周老師的影響下,我讀了研究生,畢業(yè)工作后也常來看老師和學弟學妹?!?/p>
周夢舟說,十年前他博士畢業(yè)進高校時,就決心要像他的老師那樣,當好學生成長路上的筑夢人、引路人、知心人。“我總問自己‘假如我是學生呢’,最后得出的答案是將心比心、以身作則。我最欣慰的是,愿意和我一起探尋生命之美的年輕人正越來越多?!彼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