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訊員 吳萍
男子為了控制血糖,將甜食換成了代糖食品,沒想到血糖卻頻繁超標。專家提醒,代糖不是控糖的“萬能鑰匙”,糖尿病管理需要精準監(jiān)測、智慧控糖。
68歲的李爹爹身高1.75米,體重110公斤,是位糖尿病患者。為了控制血糖、降低體重,他看到網上說代糖能產生甜味,但是熱量很低或是無熱量,便將所有的甜食換成了木糖醇糕點、零糖飲料等代糖食品,希望既能滿足“甜癮”又能控糖。但服用完代糖食品后,他監(jiān)測餐后血糖發(fā)現血糖值仍頻繁超標,于是趕緊到武漢市東湖醫(yī)院內分泌科就診。
“明明吃的是代糖,怎么血糖還飆升了?”李爹爹一臉疑惑。該院內分泌科主任管雅文告訴李爹爹:“代糖是指在食品和飲料中使用的一種替代糖分的甜味劑,用于替代傳統的糖分以降低卡路里攝入量。代糖食品攝入過量時,總體的熱量也是會超標,肥胖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胰島素抵抗,對代糖的代謝反應更敏感,長期大量攝入人工甜味劑可能增加心血管風險。代糖食品的甜味信號通過腦腸軸刺激胰島素分泌,長期過量攝入代糖可能引發(fā)胰島素抵抗,尤其對肥胖人群影響顯著。”
管雅文表示,代糖家族主要分為兩類,一是營養(yǎng)性甜味劑,如麥芽糖醇、山梨糖醇等糖醇類,含少量熱量,部分可被腸道吸收,升糖指數約為蔗糖的10%-50%,二是非營養(yǎng)性甜味劑,如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人工甜味劑,幾乎不含熱量,不直接參與代謝,但部分糖醇在小腸仍會被吸收。例如,50克麥芽糖醇可使血糖上升1.5-2毫摩爾每升,標注“無蔗糖”的食品常含麥芽糊精、葡萄糖漿等高升糖輔料。
管雅文提醒,科學使用代糖應遵循“四步法則”。第一,仔細看標簽。警惕配料表中的麥芽糊精、糊化淀粉、果葡糖漿等成分,優(yōu)先選擇赤蘚糖醇(吸收率<10%)、甜菊糖苷等低影響代糖;第二,嚴控攝入總量。建議糖醇類每日不超過50克,過量可能引發(fā)腹瀉;第三,動態(tài)監(jiān)測找規(guī)律。嘗試新代糖食品后,監(jiān)測餐后1-2小時血糖,建立個體化“安全清單”;第四,拒絕代糖依賴癥。代糖不能替代飲食結構調整。控糖的核心仍是控制總熱量、增加膳食纖維和規(guī)律運動。
她建議,合并肥胖或代謝綜合征患者,優(yōu)先通過減重來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出現餐后血糖異常升高時,及時排查代糖食品中的隱性升糖成分;每3個月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時,同步評估肝腎功能及血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