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丁香六月综合在线观看,91国在线国内在线播放,麻豆国产在线视频区,国产二区三区

      <object id="iqmuo"></object>
    1. <object id="iqmuo"></object>
    2. 生日快樂!武漢長江大橋
      2022-10-13 12:05:00 來源: 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




        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就滿65歲了。設計壽命100年的它其實還處于壯年,身體硬朗。
        20年前的暑假,10歲的我興奮地跟著媽媽第一次走過長江大橋,并在橋頭堡的照相館留下了與長江大橋的合影。類似的記憶大概是一代又一代人所共有的。
        當人們在大橋上看風景的時候,或許并沒有意識到,大橋背后還有一支“武漢造橋天團”正把“天塹變通途”的事業(yè)擴展到全球。


        一眼望七橋
        為修建武漢長江大橋,國家于1950年和1953年先后組建中鐵大橋院和中鐵大橋局前身,分別負責大橋的設計和建造。
        在蘇聯(lián)專家的幫助下,它們不僅建成了武漢長江大橋,還系統(tǒng)掌握了跨江大橋建造技術。以武漢長江大橋為種子,“武漢造橋天團”茁壯成長、開枝散葉,一步步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60多年里,中鐵大橋局、中交二航局、中鐵大橋院、中鐵十一局、中交二公院、鐵四院、武鋼、湖北交規(guī)院、武船、中建三局等企業(yè),形成了設計、施工、鋼材、制梁、機械、監(jiān)理等全系列建橋產業(yè)鏈。


        造型優(yōu)美的鸚鵡洲長江大橋
        其中,僅中鐵大橋局就在國內外設計建造3000余座大橋,總里程3600余公里(相當于武漢到深圳兩個來回),是全球設計建造大型橋梁最多的企業(yè)。
        所以“武漢造橋天團”究竟有多厲害?
        01
        全國七成大橋,都是“武漢造”


        天興洲長江大橋(近)與青山長江大橋(遠)
        就在今年,江蘇張靖皋長江大橋開工,其主航道橋主跨2300米,世界第一。
        主跨2300米,即2300米的距離內沒有一個橋墩,全靠懸索拉著橋面,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把兩個武漢長江大橋相連,并且拿掉下面所有的橋墩。它比我們熟知的楊泗港長江大橋跨度還長了600米。


        跨度1700米的楊泗港長江大橋
        而在1950年代,能夠建成主跨128米的長江大橋已是十分不易。65年間,我們的造橋技術可謂突飛猛進。
        張靖皋長江大橋的主塔高度也達到350米,為世界最高懸索橋索塔,比龜山電視塔還高100多米。
        這座全球第一跨度大橋的主要施工方正是武漢的中交二航局、中鐵大橋局,它們共創(chuàng)下6項“世界之最”,分別是:
        01.最大跨度懸索橋
        02.最高懸索橋索塔
        03.最大體積地連墻錨碇基礎
        04.最長高強度主纜
        05.最長連續(xù)長度鋼箱梁
        06.最大位移量伸縮裝置
        其實,全球跨度最大的10座橋梁(建成及在建),除了國外的2座,其他8座都位于中國,并且都有武漢造橋天團的深度參與。


        全球跨度最大的十大橋梁(包括建成和在建),如有疏漏,請指正
        而數(shù)據(jù)顯示,迄今國內所有跨海大橋、長江大橋、鐵路的大型特大型橋梁等,幾乎都留下了武漢建設者的身影。全國七成以上大橋也都是“武漢造”。
        三年前通車的楊泗港長江大橋當時還是世界第二大跨度橋梁,現(xiàn)在已經排不進前五,因為武漢造橋天團又破紀錄了。
        02
        天塹再大,也服“武漢造”


        港珠澳大橋 圖/圖蟲創(chuàng)意
        武漢的造橋天團不僅能夠跨越大江大河,還能跨越山和大海。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港珠澳大橋。
        作為世界上跨海距離最長的橋隧組合公路,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總投資1269億元,超強臺風、風暴潮、8級強震、船舶撞擊、海水腐蝕等問題都讓設計、建造難度史無前例。
        武漢有近20家企業(yè)參與了港珠澳大橋的設計和建設,整個工程六成“武漢造”。除了中鐵大橋院、中鐵大橋局、中交二航局,還有武船重工、中建三局、鐵四院等。


        港珠澳大橋的海豚形鋼索塔來自武船重工 圖/圖蟲創(chuàng)意
        值得一提的是,港珠澳大橋重達數(shù)千噸的預制箱梁和橋塔等,是由武漢的中鐵科工研制的模塊車運送到施工現(xiàn)場,這種車有512個車輪,相當于100多輛小轎車統(tǒng)一行動!
        當然,還有更厲害的。
        武漢的航天三江旗下萬山特車(位于孝感)研制的模塊車參與到了廣東深中通道項目中,它運送的海底沉管隧道鋼殼,長123.5米,重近10000噸!而它的最新款竟有1152個車輪,載重更可達5萬噸,運送航母都沒問題,對外只租不售!


        圖中所示只是模塊車中的小個子
        至于跨越大山的大橋,“武漢造”更是多如牛毛。位于貴州的世界第一高橋北盤江大橋由武漢的中鐵大橋院設計、中交二航局和中鐵大橋局建造。它高出河谷565米,橋下放一座武漢綠地中心綽綽有余。
        當然,此前的世界第一高橋——湖北恩施的四渡河大橋也是武漢設計,橋面高出河谷560米。


        北盤江大橋,坐落于高山峽谷之間 圖/圖蟲創(chuàng)意


        四渡河大橋 圖/圖蟲創(chuàng)意
        另外,雖然“山城”重慶又號稱“橋都”,但重慶的各個大橋不少都是武漢造。
        重慶第一座長江大橋白沙沱長江鐵路大橋是武漢長江大橋原班人馬建造。洪崖洞旁的網(wǎng)紅橋千廝門大橋由中交二航局承建。
        重慶朝天門長江大橋主跨長552米,曾是世界主跨最大的鋼拱橋,也由中鐵大橋院參與設計,中交二航局承建。


        洪崖洞旁的千廝門大橋 圖/圖蟲創(chuàng)意
        03
        連接全球,就靠“武漢造”


        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攝影@Jubair Bin Iqbal
        除了連接國內的山河湖海,武漢的造橋天團還走出國門,連接全球。多年來,造橋天團參建100多項海外工程,遍布俄羅斯、孟加拉、菲律賓、馬來西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前幾天外交部華春瑩發(fā)的泰國20泰銖紙幣上的拉瑪八世大橋,就是中鐵大橋院作為橋梁咨詢方參與建設的。該橋極大緩解了曼谷市的交通緊張狀況,還因獨特的造型成為當?shù)刂蚩ǖ亍?br>

        泰國拉瑪八世大橋 圖/圖蟲創(chuàng)意
        除此之外,東南亞最長的跨海橋梁檳城第二跨海大橋(馬來西亞)、馬來西亞主跨最大的柔佛河大橋、文萊首座跨海特大橋大摩拉島大橋等等也都是“武漢造”。
        在南亞,旅游勝地馬爾代夫的第一座大橋中馬友誼大橋是來自武漢的大橋院、大橋局、二航局等設計建造,這也是全球首次在珊瑚礁上建造跨海大橋。
        大橋通車后,如果去馬爾代夫旅游,下了飛機就要通過這座大橋前往首都。


        中馬友誼大橋,攝影@Panda 51
        同樣是在南亞,恒河三角洲上的孟加拉國與武漢相比,縱橫的江河對土地的分割有過之而無不及,建橋難度甚至比武漢的長江還大。但今年6月,一座被當?shù)厝朔Q為“夢想之橋”的大橋通車了,這就是帕德瑪大橋。
        大橋由中鐵大橋院勘察設計、中鐵大橋局承建,耗時8年之久。通車儀式上,孟加拉國總理哈西娜親自剪彩。
        這座大橋合同額為15.49億美元(人民幣96.7億元),是中國公司在境外中標的最大單體橋梁項目。


        建設中的帕德瑪大橋 圖/圖蟲創(chuàng)意
        能被稱為“夢想之橋”絕不是空穴來風。因為大橋通車后可推動當?shù)谿DP增長1.5%,造福孟加拉國8000萬人口。兩岸居民往來不再需要“擺渡”過河,渡河時間由數(shù)小時縮短至10分鐘。
        甚至大橋通車之后,之前經營渡河業(yè)務的渡船轉而開發(fā)了“坐船游覽大橋”的項目。


        帕德瑪大橋,攝影@Nahian Bin Shafiq
        當年開工前,因帕德瑪河地質復雜,國外某巖土勘察公司曾揚言,武漢企業(yè)不可能完成任務,并提出以合同報價5倍的價格“幫”中鐵大橋院完成勘察設計。
        中鐵大橋院拒絕外國公司的“好意”,自主攻關,順利解決了難題。
        在非洲摩洛哥,大橋院設計、大橋局建造了非洲主跨最大的斜拉橋——穆罕默德六世大橋。在非洲坦桑尼亞,中鐵大橋局承建的坦桑藍跨海大橋成為城市地標和網(wǎng)紅打卡地。


        穆罕默德六世大橋,攝影@Ministry of Equipment and Transport (Morocco)
        在歐洲塞爾維亞,中交二航局還參與建設了歐洲首座“中國造”大橋——澤蒙-博爾察大橋。
        早在武漢長江大橋通車之前20年,美國著名的金門大橋(鸚鵡洲長江大橋和它有點像)就已建成通車,主跨1280米,是武漢長江大橋的10倍。
        如今,武漢的造橋天團早已今非昔比,2000多米跨度的橋梁也不在話下,它們在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大橋排行榜都占據(jù)前幾位。而長江干流上的100多座大橋里,“武漢造”就超過100座。
        未來,還有更多的“天塹”等待“武漢造”去征服。
        (來源;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 制作| 王朝陽 攝影| 黃大頭/廖晨陽/束也/path(署名除外) 設計| 王朝陽 )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