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丁香六月综合在线观看,91国在线国内在线播放,麻豆国产在线视频区,国产二区三区

      <object id="iqmuo"></object>
    1. <object id="iqmuo"></object>
    2. 武漢在城市治理中迎難而上“啃硬骨頭”:爭勝南湖攻堅,優(yōu)化碼頭資源,啟動龜山復綠
      2019-03-01 08:41:00 來源: 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融媒體2月28日訊(記者王亞欣 黃師師 王謙)遇到“硬骨頭”問題,是繞道而行,還是迎難而上?今年以來,我市密集開展南湖攻堅、岸線資源優(yōu)化、龜山整治、二次供水等工作,每一件工作背后都牽連著錯綜復雜的關系,是城市治理中的“硬骨頭”。
        不回避、不畏難,敢于“啃硬骨頭”,一張藍圖干到底,攻堅克難,一步一步推進,一件一件解決,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
        盡快還南湖清水給市民——
        明確使命向污染宣戰(zhàn)


        南湖清淤施工現(xiàn)場
        南湖,是武漢僅次于湯遜湖、東湖的第三大城中湖,19所高校環(huán)繞周邊,50多萬城市居民依托相伴。上世紀70年代,南湖呈現(xiàn)“碧波蕩漾、漁舟唱晚”的美景,可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隨著城市發(fā)展,周邊人口聚集,排污量增加,南湖水質惡化。
        “南湖水臭了”成為困擾周邊高校師生和居民的一塊心病。
        武漢作為老工業(yè)城市,環(huán)境歷史欠賬較多,但不能因為問題存在時間長、整改難度大,就久拖不決。
        南湖水環(huán)境關系到南湖片區(qū)近百萬人的切身利益。為了標本兼治,去年,一場壯士斷腕式的治水攻堅戰(zhàn),在南湖邊打響。
        問題出在水里,根子還在岸上。
        金地太陽城是位于關山大道附近的一個居民小區(qū),有居民6000多人,與南湖直線距離不過2公里。由于建設年代不算久遠,金地太陽城建設之初已經設立了完整的雨污分流兩套系統(tǒng)。然而,小區(qū)唯一的污水通道因其他地下管線的阻礙,錯接至市政雨水管。這一錯,導致小區(qū)的生活污水匯入雨水管,雨季溢流進入南湖。
        管網混錯接改造成為當務之急。征得業(yè)主同意后,梳理管線走向,制定施工計劃。東湖高新區(qū)協(xié)同小區(qū)物業(yè)用時半個多月,重新鋪設了一截污水管道,將小區(qū)的污水通道與市政污水管連接上。
        “你看,水流是往那邊走的,那里就是市政污水管?!苯议_井蓋查看污水排向,東湖高新區(qū)建設管理局負責南湖片區(qū)管網疏撈的一位劉姓班長說,完成改造后,污水流向龍王嘴污水處理廠,不再進入南湖。
        南湖攻堅是一場硬仗。開展摸底普查,實施南湖水環(huán)境提升工程,實施精細化雨污分流改造,實施市政污水管網系統(tǒng)完善及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實施海綿化改造,實施精細化面源污染控制,實施南湖清淤及生態(tài)補水,上述七大任務缺一不可、件件壓實。
        為盡快還一湖清水給周邊居民,南湖攻堅戰(zhàn)正分秒必爭。
        讓更多市民感受“龜蛇鎖大江”的美景——
        一張藍圖干到底,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修葺一新的龜山景區(qū)蝴蝶泉景點 通訊員羅倩 攝
        武漢秉持著“一張藍圖干到底”的生態(tài)保護理念。
        長江主軸是共抓長江大保護的綠色之軸,其規(guī)劃之初就提出,對長江沿線生態(tài)濱水岸線、重要景觀廊道開展生態(tài)修復工作,打造江城輝映的生態(tài)文明共享體驗區(qū)。
        武漢以最堅決態(tài)度、最有力舉措落實長江生態(tài)修復各項任務,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長江岸線整治和龜山復綠以雷霆之勢果斷推進。
        曾經,長江岸邊碼頭林立、沙堆如山、垃圾遍地。為還母親河干凈江灘,武漢狠下決心,開展長江干線岸線大整治。
        早在2016年,我市就啟動沿江港口岸線綜合整治行動,針對轄區(qū)內非法采砂屢禁不絕、非法碼頭沿江盤踞的現(xiàn)狀,重拳出擊,力求實現(xiàn)“江上無非法采砂、江邊無非法碼頭”。
        在武昌江灘余家頭段,50多歲的武昌居民沈女士非常感慨:碼頭相繼搬遷,每晚來此散步看江景的視野也開闊了。
        武漢正在開展武漢長江和漢江核心區(qū)范圍內港口碼頭岸線資源優(yōu)化調整,所有的貨物運輸碼頭將退出武漢核心區(qū)。
        武漢市港口碼頭岸線資源優(yōu)化調整工作指揮部負責人稱,整治后實現(xiàn)“無貨運船廠碼頭、公務旅游碼頭集約化、城市濱江生態(tài)景觀明顯提升”,形成潔凈優(yōu)美的長江主軸岸線。
        2月22日晚間,上世紀80年代修建、位于龜山上的張小五茶社被拆除,龜山景區(qū)著手解決近40年遺留的建(構)筑物,整治復綠工作正式啟動。
        在龜山上徒步的李先生感嘆說:沒想到政府行動這么快,看來龜山復綠是動真格了。希望復綠后能建綠道,讓更多市民游客感受“龜蛇鎖大江”的美景。
        因歷史遺留問題,山上的亂搭亂建,一度讓龜山很受傷。龜山景區(qū)相關負責人介紹,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一些單位曾先后在此辦公,由于龜山管理歷經多次更迭,建筑產權和經營十分復雜,索道早已停止運營,山下洗馬長街拆遷后一直未建綠等,影響了龜山功能的發(fā)揮。
        面對盤踞在龜山上長達三四十年的建(構)筑物,武漢市于春節(jié)后迅速組織對龜山景區(qū)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梳理、認真排查和專題研究,并立即啟動整改工作。
        經初步排查,龜山景區(qū)內共有10家單位40余處建(構)筑物,面積約44000平方米。將按照拆除一批、整治一批、保留一批的原則,分類實施整治。
        龜山整治復綠后,接下來還將開展生態(tài)保護和修復、完善配套設施等工作,進一步保護好城市綠脈、擦亮城市名片。
        今年改造300處老舊小區(qū)二次供水設施——
        群眾的合理合法訴求就是軍令,必須解決


        居民在東方現(xiàn)代花園小區(qū)查看新啟用的二次供水泵房
        在江漢區(qū)東方現(xiàn)代花園小區(qū),二次供水設施的改造已于今年1月完成。小區(qū)新建了一個全新的泵房,有24立方米大,家家戶戶都新接了水管,小區(qū)居民喝上了更干凈的水。
        “在改造之前,水龍頭流出過渣滓、沙子。”住戶趙女士對改造的結果表示滿意。
        作為全國大多數城市典型的“城市病”,城市供水“最后一公里”即城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問題一直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是廣大市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
        二次供水設施改造難,難在低層住戶不配合,難在前期程序過于復雜,難在施工協(xié)調困難。
        抱著迎難而上的決心,以敢啃“硬骨頭”的勇氣,武漢市提出,優(yōu)化供水布局,加快形成全市供水一張網,大力實施二次供水改造工程。
        今年1月,武漢出臺《武漢市中心城區(qū)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實施方案》,自今年起,我市將用3年時間完成全市中心城區(qū)居民住宅存在二次供水突出問題的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工作,共計1160處。
        目前,市水務部門已組織各區(qū)、供水企業(yè)共同成立11個勘查小組,對7個區(qū)首批604處擬改造供水單元逐一進行了現(xiàn)場勘查。制定下發(fā)了《武漢市城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改造標準(試行)》,《武漢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改造驗收與移交辦法》等也在征求意見中。
        按照計劃,我市今年將確保完成300處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改造任務。
        【編輯:符櫻】
       ?。ㄗ髡撸和鮼喰?黃師師 王謙)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