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睡蓮》,1907年。資料圖片
畢加索《靜物:壺、玻璃杯和橙子》,1944年7月23日。資料圖片
伊夫·唐吉《手與手套》, 1946年。
長江網12月22日訊(長江日報記者周滿珍 通訊員李霞 劉婧嬌) 22日,長江日報記者從武漢美術館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獲悉,西方繪畫大師莫奈、畢加索、馬蒂斯等真跡作品將于29日在漢同場亮相。這批作品來自法國圣埃蒂安大都會現當代藝術博物館館藏,共51件,估值近7億元人民幣。展覽展至2018年4月29日,觀眾可免費前往領略西方現當代藝術魅力。
莫奈作品首次到漢 全球僅四幅
本次展覽主題為“從莫奈到蘇拉熱:西方現代繪畫之路”,由武漢美術館與法國圣埃蒂安大都會現當代藝術博物館聯合主辦,51件作品皆為西方現當代藝術頂級之作,系統(tǒng)展現了西方繪畫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末的歷史脈絡,云集了多位我們耳熟能詳的繪畫大師,如庫爾貝、莫奈、馬蒂斯、畢加索、杜布菲、蘇拉熱等。
圣埃蒂安大都會博物館副館長、法方策展人瑪蒂娜·穆赫·丹瑟介紹,此次到漢的作品,從館藏的2萬多件作品中精選而來,全部是高水準原作。其中,印象派大師莫奈的圓形《睡蓮》,作為鎮(zhèn)館之寶,是首次到漢。
這幅圓形睡蓮,1907年莫奈尚在世時就被收藏,是其創(chuàng)作的僅有的四幅圓型睡蓮圖中的一件,每年收到全球無數美術館的借展需求,非常珍貴。
兩幅畢加索作品僅展15天
丹瑟女士坦言,本次展出的四幅畢加索原作雖然不像《格爾尼卡》那類宏篇巨制,也是其代表作。其中,創(chuàng)作于1951年的《為人民的和平》,是畢加索二戰(zhàn)后送給圣埃蒂安市的禮物,由繪在絲巾上的四只和平鴿環(huán)繞而成。
據介紹,畢加索兩幅作品《維納斯與愛神》,本次只展出15天。武漢美術館館長助理宋文翔解釋,此舉是為了保護原作,藝術品長期暴露于空氣中,溫度、光照都有可能對它帶來“傷害”。
作品來漢先“倒溫差”
丹瑟女士強調,圣埃蒂安市與武漢有共同之處,都是從工業(yè)城市向設計之都成功轉型的城市,相信此次展覽會在武漢引起更強烈的共鳴。
她透露,這些作品將于22日晚抵漢,但不能立即開箱布展,需要先靜置24小時,以適應武漢的天氣和溫度。
為武漢觀眾“破例”可拍照
新聞發(fā)布會上,法國駐武漢總領館文化專員柯笛文講述了一個“插曲”。去年12月底,得知這批作品要到中國展出,將有一年多在家門口看不到國寶的圣埃蒂安市市民頗為失落。為此,這次法方將把這批畫作在漢的展出經歷,拍成紀錄片,待作品返回法國后,將在圣埃蒂安博物館播放。
柯笛文透露,展覽此前在清華大學美術館和成都展出,大獲成功,成都站更吸引了52萬觀眾,創(chuàng)下法國展覽在中國觀展人數之最。為了吸引武漢觀眾,成都展出時“禁止拍照”這一條,特向武漢觀眾開綠燈,不但可以拍照,還歡迎轉發(fā)朋友圈。
武漢美術館館長樊楓告訴記者,2018年是法國駐漢總領館建館二十周年,武漢美術館新館落成十周年,雙方計劃借法國音樂大師德彪西誕辰100周年,定期在美術館大廳舉辦鋼琴長笛音樂會,吸引更多觀眾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