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00后已經長大成人,但伴隨他們成長的“網絡游戲”,卻沒有揮手告別的跡象。今年以來,不管是“孩子沉迷‘吃雞’游戲,某屏蔽軟件走紅家長圈”,還是“男童沉迷手機游戲,被家人阻攔后怒砸4部手機”等新聞引發(fā)吐槽, “青少年沉迷網絡游戲”以及 “網癮”成為越來越受社會矚目的問題。
不過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張樹輝看來,“網癮”不僅是孩子自己的事,還關乎很多方面,比如青少年所在的家庭、學校,同伴之間的交往關系,甚至是青少年生長的社會經濟環(huán)境,等等。
事實上,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定的健康,是指身體的、心理的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整體狀態(tài),而不僅指沒有疾病或者體弱,“將健康視為日常生活的一種資源,而不僅沒有疾病的觀點是非常重要的”。
具體到網癮問題,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網絡日益深入我們的生活,成為青少年獲取信息、結交朋友和娛樂休閑的重要方式。但在網絡給我們提供方便快捷資訊的同時,玩電子游戲成癮、網絡依賴成癮等精神性成癮現(xiàn)象也日趨嚴重,并逐漸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心理衛(wèi)生問題。
張樹輝說,青少年網絡成癮主要表現(xiàn)為網絡游戲成癮、網絡聊天交流成癮、網絡色情成癮、網絡制作成癮和網絡信息收集成癮。一旦患上網癮,可能導致其學習興趣喪失、生物鐘紊亂、學習精力不足、自我評價能力降低、思維遲緩、社會活動減少、人際交往技能退化、學習和生活不能正常進行。甚至有研究表明,網絡成癮行為不僅嚴重影響生命質量,還與不良情緒、自殺意念有顯著相關性。
青少年健康行為研究課題組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學齡兒童健康行為”模型,結合我國國情,設置了10個變量,分別是性別、年齡、地域、民族、家庭富裕程度、城市類型、學校類型、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流動兒童與非流動兒童。周華珍希望以此探究不同群體青少年在一些健康行為各維度的特點及差異性,最終有針對性地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建議,為國家相關健康政策的制定和執(zhí)行獻言獻策,促進青少年行為健康與心理健康的發(fā)展。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