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丁香六月综合在线观看,91国在线国内在线播放,麻豆国产在线视频区,国产二区三区

      <object id="iqmuo"></object>
    1. <object id="iqmuo"></object>
    2. 這位正部級官員為何引央媒重磅聚焦?
      2016-12-05 22:12:54 來源:湖北日報

      昨晚,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以《沈因洛 生前身后的奉獻》為題,講述省老領導沈因洛的奉獻人生,感人至深。

      原標題:中央媒體重磅聚焦沈因洛事跡

      昨晚,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以《沈因洛 生前身后的奉獻》為題,講述省老領導沈因洛的奉獻人生,感人至深。

      連日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光明日報等中央新聞媒體分別刊播報道,重磅聚焦“共產黨人一桿旗”——沈因洛的先進事跡。

      1日、2日,新華社播發(fā)長篇通訊《一棵樹、一株草、一桿秤——追記湖北省政協原主席沈因洛(上)》和《活著不爭利,死后不占地——追記湖北省政協原主席沈因洛(下)》,省級黨報紛紛轉載,沈因洛先進事跡從湖北走向全國。

      2日、3日,人民日報刊發(fā)長篇通訊《“豐碑”前的對話》《清風正氣照人心》。配發(fā)評論《以黨員本色托起黨員分量》說,“不忘初心,保持本色,是沈因洛作為一名黨員給人最大的啟示。”

      1日、2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連續(xù)兩天播出沈因洛的報道?!督裹c訪談》在片尾說,“他留下的精神財富是筆沉重的托付,接過這筆財富的人,受到他的感召的人,都有義務讓老人期盼的夢想早日實現。”

      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組織人事報等也在重要版面刊發(fā)相關通訊、評論。

      另據央廣網: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今年2月,湖北省政協原主席沈因洛因病在武漢去世,享年96歲。從踏上抗日救亡戰(zhàn)場,到帶領武鋼創(chuàng)造輝煌,再到走上湖北省領導工作崗位,一輩子不愿意宣傳自己的沈因洛,去世后卻在荊楚大地引發(fā)強烈反響。

      \

      資料圖

      1937年,年僅17歲的沈因洛棄醫(yī)從戎,加入中國共產黨,投身革命。1961年底,時任41軍政治部副主任的沈因洛臨危受命,來到武鋼工作,開始了他的鋼鐵生涯。在武鋼研究院原黨委書記許青海的記憶中,沈因洛的到來給武鋼帶來了軍人雷厲風行的作風。他親自上前線,下工地。

      許青海:那個清那個渣就是又熱又累,他就是禮拜他就騎自行車跟那個工人一起,每次我都看到他圍一個毛巾戴一個安全帽,推一個獨輪車,清那個下邊渣子。

      全國8億人,平均每人出5塊錢,建設起第一套從德國引進的“一米七軋機”,實現了板材的國產化,讓中國的鋼鐵工業(yè)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這場戰(zhàn)役的一線指揮就是沈因洛。

      武鋼原副經理胡錫三:在那樣一個困難的情況下,他把武鋼這樣一個配套慢慢地搞了起來。把項目拿回來,然后進行組織談判,簽合同,最后去搞建設,一直到投產,他作為主帥那再怎么說褒獎他都不過分。

      無論是在武鋼,還是在省里任重要領導期間,求真、務實,真抓實干,這是沈因洛一以貫之的作風。即便在離休期間,沈因洛仍堅持參加離退休黨支部活動,每月的黨費都按時交、多交。2014年后,他走不動了,就讓秘書推著輪椅參加學習。

      湖北省委黨員干部郭睿:我覺得他是我心目當中真正的那個永遠不會倒下的一座豐碑,也像一座明亮的燈塔,他時刻指引著我,這是可以說影響我一輩子。

      另據新華社:活著不爭利,死后不占地——追記湖北省政協原主席沈因洛(下)

      新華社武漢12月2日電(記者譚元斌)“調動工作,他調到省里,就不調我。我為什么不能去省里?他說組織沒調我。后來他又非要我離休……”

      “我首先是對他的毛筆字很欣賞;他的毛筆字寫得很漂亮,很秀氣。再一個,他很活躍,愛唱歌,雖然唱得不好……”

      “他去世那一天很突然,上午還好好的,還跟武鋼有個同志談了話,中午睡覺,一下子就去了。我最遺憾的是,他一定要把遺體捐獻,我心里很難過……”

      談起沈因洛,他89歲高齡的遺孀曹俊敏這樣說。這些情真意切的話,既勾勒出了一個更加生活化的沈因洛,又印證了沈因洛無悔的選擇:活著不爭利,死后不占地。

      他是領導干部的榜樣

      “領導一大方,風氣就變壞!”“錢要用在刀刃上,不能用在享受上。”沈因洛常常這樣講。

      在武鋼,沈因洛的辦公室是單身宿舍改造的,只有10多平方米,一張木桌、一個電話、幾把椅子。隨著職務不斷提升,工作人員多次要給他換辦公室,換家具電器,都被他拒絕。武漢夏天很熱,他卻連個吊扇都不讓裝。“辦公室比爐臺上涼快多了!”他說。

      沈因洛進入武鋼工作時,工資按部隊標準計算,每月280多元,完全符合政策規(guī)定。然而,到武鋼的第一個月,他就主動找到財務處,要求按地方人員標準核算工資,降到186元。那時候,曹俊敏每月74元工資,沈因洛降的工資比她的全部工資還多。

      1982年,沈因洛調任湖北省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兼組織部部長。曹俊敏當時在武鋼中小學教育處工作,隨沈因洛調入省直單位既符合政策,又是人之常情;但是沈因洛不僅不調,還勸她離休。

      “他跟我講,調了來,人家就照顧你,不好。怎么說呢?就是家里人不要有特權!我們都習慣了。”曹俊敏說。

      “沈老下去調研,輕車簡從,不搞迎送,甚至不陪餐。后備箱去的時候是什么樣,回來的時候還是什么樣,從來沒有收受過土特產。”1982年至1986年擔任沈因洛秘書的胡愛民說。

      給沈因洛開車15年的司機吉勝說,沈老的家人沒有因為私事坐過他開的車,即便是沈老生病住院期間,女兒女婿到醫(yī)院陪護送飯,也是坐公交車。

      外孫女燕燕是沈因洛的掌上明珠,大學畢業(yè)后離開湖北到蘇州謀職。一次,燕燕乘半夜的飛機回武漢,打電話問外公能不能讓他的專車去機場接自己,沈因洛為難地說:“你還是打車回來吧!”

      沈因洛一生不幫秘書謀位子,不給司機留面子,不為家人開口子。“嚴以用權,一心為公一心為民……領導干部能真正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湖北省政協原副主席曾重郎說。

      他是離退休干部的楷模

      1995年8月從領導崗位離休后,沈因洛牢記本分,克勤克儉。

      湖北省政協原副主席、老干部黨支部原書記蒙美路說,2014年以前,黨支部開展活動,沈老每次都參加;2014年以后,他走不動了,就讓秘書用輪椅推著來參加。

      他從不在支部大會上發(fā)表一些和黨中央、省委不一致的言論。對社會不良現象,他總是告誡大家看問題要看本質,看現象要看主流,要對黨中央、對省委充滿信心。

      湖北省政協辦公廳原助理巡視員孫玉文說,自己當支部委員管組織工作期間,每月的黨費,沈老都是按時交、提前交、多交。

      “他雖然離休了,但是思想沒有離休,履行一名黨員的職責沒有離休。”湖北省政協原主席王生鐵說。

      沈因洛對自己卻近乎苛刻。他總是說:“我離職多年,對黨貢獻不大,不要再浪費東西。”一件皮夾克穿了近40年,早已面皮斑駁、里襯破爛,他仍然舍不得扔;一件褪色多年、袖口上帶有拳頭般大小破洞的藍色絲棉襖,他去世那天上午還穿在身上。

      今年春節(jié)前,省領導要來看望剛出院的沈因洛。得知消息,他翻箱倒柜,想找件像樣的衣服。

      “這件外套稍好一點,我給他做主,挑了這件。”沈因洛最后一任秘書陳明說,“當時,外套的袖口、領口有點臟,來不及洗了,我就用舊牙刷把臟的地方刷干凈,放在暖氣片上烘干,他第二天就穿這件外套接待省領導。”

      沈因洛去世后,陳明向沈家要了這件外套,收藏起來。“跟著他工作多年,敬重他,留件衣服在身邊,是個念想……”

      他是一座精神的豐碑

      今年2月20日18時許,沈因洛去世約3個小時后,他的遺體被護送上了武漢市紅十字會的面包車。

      捐獻遺體,是沈因洛堅守了30多年的一個承諾。1983年8月16日,《人民日報》刊載《把遺體交給醫(yī)學界利用的倡議》,沈因洛正是倡議人之一。

      為了兌現這個承諾,2007年4月28日,沈因洛到湖北省紅十字會填寫了《遺體捐獻申請登記表》。按照程序,捐獻遺體既需本人自愿,也要近親屬簽名同意。他將登記表復印后,一個一個動員。

      恩愛的老兩口,起了爭執(zhí);孝順的女兒,接受不了……然而,這絲毫動搖不了他捐獻遺體的決心。

      他說:“遺體捐獻,是以無用之軀,盡最后有用之力,讓更多的生者找到希望,讓更多的醫(yī)學難題得到破解,讓生命散發(fā)出最后一道光芒!”“我是一個共產黨員,要信守諾言,說到做到!”

      全家人拗不過他,只得簽名同意。

      面包車關上門,即將啟動。“我能不能再看老爸一眼?”沈因洛的小女兒沈海鷹哽咽著說。湖北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長馬在學趕緊上前,請司機重新打開車門。

      此時,夜色降臨,華燈初上,星光隱現,天河無言。

      幾天后,湖北省遺體捐獻公益碑上,刻上了“沈因洛”三個字。

      “沈老是我省第一位捐獻遺體的省級領導干部。”武漢市紅十字會遺體器官捐獻工作中心主任駱鋼強說。

      在沈因洛的示范帶動下,85歲的孫玉文,不僅自己承諾捐獻遺體,還發(fā)動弟弟也填寫了登記表。

      “沈老是武鋼優(yōu)良傳統的典型代表。這幾年,武鋼出問題,就是因為丟失了優(yōu)良傳統。”武漢鋼鐵公司黨委書記劉翔說。

      “他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武漢鋼鐵公司后勤管理處原處長郁漢康說。

      “老沈在世時,我們都沒用過,現在更用不著了。”沈因洛去世沒幾天,曹俊敏找到湖北省委老干部局,上交了他的公車。

      “活著不爭利,死后不占地”,這是共產黨員沈因洛一生的寫照和無悔的選擇。

      “一桿旗”傳遞滿滿正能量

      追隨沈因洛,老部下承諾捐遺

      湖北日報訊 “是沈老‘活著不爭利、死后不占地’的高風亮節(jié),感染了我,鼓舞了我,堅定了我捐遺的決心。”11月23日,在接受中央媒體采訪時,省政協辦公廳離休干部孫玉文說。

      自4月26日省委發(fā)出向沈因洛同志學習的決定、本報刊發(fā)長篇通訊《共產黨人一桿旗》及系列報道以來,越來越多的人或以實際行動向沈因洛學習,或寫詩撰文追思,將滿滿的正能量傳遞給更多人。

      追隨沈老,決心捐獻遺體

      聽說中央媒體來漢采訪,85歲的孫玉文顧不上正在醫(yī)院輸液,拔掉針頭就往省政協機關趕,一定要講講沈因洛的故事。

      “我在省政協辦公廳任行政處處長時,沈老擔任省政協主席。”孫玉文回憶和沈因洛共事的點滴,深有感慨:“不論在職還是離休,沈老的黨性原則、組織觀念一直影響我,是我一生學習的榜樣。”

      今年5月8日,孫玉文到紅十字會領取《遺體捐獻申請登記表》,并說服家人在表格上簽字。6月初,孫玉文到貴陽看望病榻上的弟弟,跟他講述了沈因洛的故事,弟弟很受鼓舞,當即承諾去世后捐獻遺體。

      隨后,孫玉文向記者們展示了他的《遺體捐獻申請登記表》和弟弟的捐遺承諾書。他說:“過去,我也有過捐獻遺體的想法,但總是猶豫不決。參加了沈老的追思會后,我便下定決心,要像沈老一樣‘以無用之軀,盡最后有用之力’。”

      學習沈老,不喊主席喊同志

      “大家不要喊我‘蒙主席’,喊我‘蒙美路同志’最好。這是跟沈老學的。”省政協原副主席蒙美路回憶,沈老離休后,大家仍然習慣了叫他“沈主席”。一次支部會議上,沈老說“我現在已經不是主席了,黨內都是平等的同志關系,就叫我‘同志’”。

      作為支部書記的蒙美路當即說:“今后我不喊‘沈主席’,大家也不要喊我‘蒙主席’。”

      蒙美路表示,學習沈老不能停留在口頭,而是要用實際行動學,比如“活著不爭利”,我們老同志要從現在開始,不給組織找任何麻煩。

      生前,沈老多次到武漢生物工程學院調研,看望家庭困難學生,許大卉就是其中之一。畢業(yè)后,許大卉留校從事學生資助管理工作。她說:“沈爺爺對我的關愛和囑托,我將永生銘記并帶到工作中去,影響幫助更多的貧困學子。”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