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丁香六月综合在线观看,91国在线国内在线播放,麻豆国产在线视频区,国产二区三区

      <object id="iqmuo"></object>
    1. <object id="iqmuo"></object>
    2. 歷經18年,“小西湖”回歸!
      2024-09-23 09:06:00 來源: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余寬宏 劉漢澤 張燦

      河南日報記者 李亞偉



      采訪地點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受水地河南省新鄉(xiāng)市

      受水情況

      截至目前,累計向新鄉(xiāng)市供水12.9億立方米,惠及群眾222萬余人。2022年,新鄉(xiāng)市“四縣一區(qū)”南水北調配套工程開工,建成后將實現南水北調水源市域全覆蓋。

      “百泉湖又活了!”在河南新鄉(xiāng)輝縣市,說起生態(tài)變化,大家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句話。

      百泉湖有3000多年的歷史,因湖底有400多個往外噴涌的泉眼而得名。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百泉湖間歇性干涸。2003年“曇花一現”后,再無泉眼冒水。

      “南水”來到輝縣市后,居民吃水有了保障。當地按計劃壓縮地下水的采集量,地下水位止跌回升。2021年,消失18年后,百泉湖重現“百泉噴涌”美景。

      9月中旬,湖北日報全媒體采訪組走進輝縣市,追尋這里有關水的故事:百泉復涌、村民復種水稻、采煤塌陷區(qū)成濕地公園……

      400多個泉眼復涌

      這兩年,輝縣市攝影愛好者韓修平有了新愛好,在百泉湖旁拍攝各種鳥兒嬉戲的瞬間:“百泉湖有水!越來越多的鳥兒在這里繁衍生息。”

      百泉湖位于輝縣市中心西北的蘇門山南麓。元代詩人王磐曾作詩:“濟南七十二名泉,散出坡陀百里川。未似共城祠下水,千窩并出畫樓前?!蓖跖湍冒偃c濟南趵突泉相比,稱贊百泉湖的泉水數量眾多、壯觀非凡。

      百泉景區(qū)是河南省最大、保護最好、年代最早的古園林建筑群,有“北國小西湖”“中原頤和園”的美譽。(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燦 攝)

      有此勝景,百泉湖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的“打卡地”。依托百泉湖形成的百泉景區(qū)有著目前河南省規(guī)模最大、保護最好的古園林建筑群,素有“中州頤和園”“北國小西湖”的美譽。

      誰能想到,十幾年前,這里曾被當地居民無奈地稱為“跑馬場”。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百泉湖開始間歇性干涸,有時長達數年。湖中心被用來舉辦雜技和馬術表演。”輝縣市水利局百泉灌區(qū)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張延忠說道。

      2018年4月,輝縣市啟動百泉湖修復及引水工程,共修復安裝泉眼400多個。2020年,該縣引“南水”入百泉湖,累計生態(tài)補水130萬立方米。

      2021年7月23日下午,在景區(qū)游玩的市民發(fā)現,干涸的百泉開始復涌了,珍珠泉、百門泉、涌金泉等泉眼逐漸重現,消失了18年的“百泉噴涌”勝景重現。

      “地下水位抬升是最大的原因?!睆堁又艺f,“南水”的到來,讓輝縣市的地下水開采量直線下降。

      20多年后又聞稻花香

      “這就是我們輝縣的香稻,在古代可是貢米……”最近幾天,一段小視頻在輝縣人的微信群中轉發(fā)。

      視頻中,連片的水稻在微風中一浪接過一浪,似乎透過手機屏幕都能聞到稻花的香味。視頻的拍攝者是輝縣市胡橋街道的熊保山。當天,他和種糧大戶張玉臣查看水稻長勢后,忍不住在朋友圈發(fā)視頻“炫耀”。

      熊保山的“炫耀”底氣十足——這片稻田如今是網紅打卡地,吸引了大量游客?!霸瓉硭臼沁@樣的?!薄伴L知識了,咱們輝縣也可以種水稻了!”游客們留言感嘆。

      事實上,輝縣曾是貢米產地??h志記載,當地種植水稻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戰(zhàn)國中期,并從北宋開始成為貢品。

      “以前,我們種水稻既可以用泉水灌溉,也可以用河水灌溉?!毙鼙I秸f。

      百泉湖斷流后,泉水也逐漸干涸,過度依賴地下水灌溉導致水稻種植成本越來越高。1998年之后,當地人引以為傲的水稻消失了,即使偶爾有人種上幾畝,也是經常干旱,收成不好。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通水,尤其是隨后對輝縣進行的生態(tài)補水,讓當地村民“祖祖輩輩種水稻”的夢想再次成真。輝縣市水利部門的統(tǒng)計顯示,2018年以來,輝縣市地下水水位上漲4.6米,河湖生態(tài)功能逐步恢復。

      2022年,輝縣市永順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在村里嘗試種下50畝水稻,秋天大獲豐收。嘗到甜頭后,合作社今年把水稻的種植面積擴大到250畝。周邊的不少村落,今年也開始種植水稻。

      采煤塌陷區(qū)成省級濕地公園

      長途跋涉而來的“南水”,帶來的驚喜遠不止這些。

      輝縣市曾經有一片讓人頭疼的采礦塌陷區(qū),如今變成了濕地公園。

      9月9日下午,記者走進輝縣市共海濕地公園,只見望不到邊的湖面上白鷺與野鴨齊飛,岸邊的淺水區(qū)里荷花盛開,不少游客在湖邊游玩。

      在情水灣碼頭的一個農家樂里,記者碰到了正在這里務工的小羅召村村民陳培海。67歲的他說:“生意還不錯,節(jié)假日里來游玩的人更多?!?/p>

      陳培海介紹,塌陷區(qū)現在已成為一個巨大的湖泊,深的地方有一二十米。湖里除了養(yǎng)魚,還有養(yǎng)殖戶投放的清水蟹,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捕撈了。

      “共海濕地公園位于趙固鎮(zhèn)、占城鎮(zhèn)和北云門鎮(zhèn)三個鄉(xiāng)鎮(zhèn)接壤處,前些年因為采煤形成塌陷區(qū),經過地下水自然補充和生態(tài)補水,目前形成了一個面積5000多畝的湖泊,2020年12月獲批開展省級濕地公園試點工作。”趙固鎮(zhèn)黨委委員、武裝部部長郝政偉說,濕地公園建好后,將給當地群眾帶來更多生態(tài)紅利。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