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張倩倩 通訊員李季金俊
餐盒一摞摞,泔水桶排排坐。11月28日中午12點45分左右,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學生用完午餐,自覺回收餐具、食物殘渣的場面生動有趣。
這是該校每月一次的泔水桶“開大會”現場。當天,全校各班級的泔水桶有序排列在教學樓前,學校領導和后勤中心工作人員逐一查看,評出剩飯最少、最多的班級。
“飯菜吃干凈”是武昌實驗小學多年來倡導堅持的“八個好習慣”之一。該校校長張基廣介紹,學校將這一習慣細化成若干可以落地的舉措,讓習慣教育融入日常、持之以恒。
利用食堂、課堂等空間,學校大力開展“光盤行動”專題教育。食堂里,“節(jié)儉養(yǎng)德”“文明餐桌行動告示牌”等貼士隨處可見。教室里,每天就餐前,陪餐老師都叮囑學生要“安安靜靜吃飯,干干凈凈吃完”。
考慮到個體差異,學校為學生科學安排餐量。該校備有大中小三種型號的餐盒,學生可根據各自飯量選擇,學校每月進行動態(tài)統計,盡量避免一勺打、一刀切,導致有的吃不飽、有的吃不下的現象。
中午11點半,該校食堂主管陳先桃與同事正在為各班級分餐。她介紹,一、二年級學生飯量小,主要裝中份、小份,高年級學生飯量則跟成人無異,大份餐盒居多?!懊罪堖m當增減,但葷素菜一定均勻分配,比如雞翅每人三塊,保證孩子們營養(yǎng)充足!”
“一動筷子,一粒不?!保彩俏洳龑嶒炐W倡導的飲食文化。為此,學校要求學生在動筷子之前,視當天實際餐量,在同桌、鄰桌之間進行相互調節(jié)。開動前,班級勻出來的多余飯菜,學生則可裝到備用餐盒,在學校更大范圍內調節(jié)。
“有沒有要加飯的?”學生用餐期間,陳先桃則與同事推著保溫飯菜盆,在各個班級走廊上穿梭,為有需要的孩子添飯。陳先桃說,“這樣能讓每個孩子吃飽、吃好,也能確保食材日日清。”
12點半左右,學生們陸續(xù)用餐完畢,他們逐個來到班級“飯后管理員”面前,展示一覽無余的餐盒。
“世界上還有人因為貧窮、戰(zhàn)亂沒有飯吃,我們有飯吃,更不應該浪費糧食,而是要把能吃的都吃完,吃不完的分給其他人?!彼模?)班學生鄭思遠說,同學們輪流擔任“飯后管理員”,每位同學吃完都要主動“亮盤”,以不挑食不偏食、不隨便倒飯菜為榮。
為推動節(jié)約糧食久久為功,除班級評比制度之外,學校還將學生就餐情況納入常規(guī)管理評分評比。當天評選的“泔水桶之最”,就將被納入學??荚u。
“飯桌上的教育,是最原始、最質樸的教育,也是最好的教育,會讓人銘記終身?!睆埢鶑V表示,節(jié)約無小事,“飯桌見人品”也是我國的傳統文化,讓孩子“安安靜靜,干干凈凈”吃好飯,在任何時候都是一項重要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