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丁香六月综合在线观看,91国在线国内在线播放,麻豆国产在线视频区,国产二区三区

      <object id="iqmuo"></object>
    1. <object id="iqmuo"></object>
    2. 一所西部縣城中職學校的辦學探索 讓孩子學會站在“半山腰”上看風景,也有不一樣的美麗
      2024-08-26 12:15: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成績到了普高線,卻選擇上中職”。人生分水嶺上,來自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的劉慧珍選擇了一條“小路”。劉慧珍很堅定,她說,上這所中職是自己和家人深思熟慮后的決定。在初三的學業(yè)診斷考試中,她的成績波動比較大,害怕考不上普通高中,就了解中職學校的招考政策。“在這里讀書,照樣可以考大學,還能提前學習一門技術?!眲⒒壅湔f,這個信息打消了她的顧慮。她認真規(guī)劃了未來的職業(yè)方向,報考了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以下簡稱“古浪職?!保┑摹坝變罕S睂I(yè)。

      劉慧珍的選擇并非個例。來自古浪職專教務處的數據顯示,近期報名的1000余名新生中,有16名學生的中考成績超過普通高中分數線。學校在校生數量連年上升,從2006年建校的300多人上漲至當前的3000多人?!俺隹谏希蜆I(yè)與升學并重,每個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出路?!惫爬丝h教育局副局長于晟介紹,當地不少群眾摘掉了“有色眼鏡”,稱贊古浪職專為“古浪大學”。

      刻板認知里,“上高中、考大學”才是學習的唯一出路,職業(yè)教育則“低人一等”,教育部也將“提高質量、提升形象”作為職業(yè)教育攻堅克難的關鍵。受先入為主的“差評”影響,一所西部縣城學校有何秘訣,吸引學生放棄普高上中職?哪來的穩(wěn)定生源?為何贏得信任與稱贊?帶著這些疑問,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進行了實地走訪。

      辦讓人“心里有了底”的學校

      正值暑期,邁進古浪職專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兩排茁壯成長的樹木和一片片花田,圖書館、宿舍樓、食堂以及被命名為“崇德樓”“敏行樓”“篤行樓”“匠心樓”“問心樓”的教學樓、實訓樓、辦公樓。有學生、家長走進校園參觀或者向值班老師咨詢問題;校領導們也在崗,在校黨總支書記王伯榮的組織下,討論著新學年的工作安排。

      作為武威市乃至甘肅省占地面積最大、在校學生最多的中職學校之一,這所縣城學校希望躋身全國“一流中職”行列,培養(yǎng)出更多全面發(fā)展的“現代工匠”。53歲的王伯榮掌管著這個學校已經有4年了。他個子高、嗓門亮,喜歡在一個“肯定句”后面,帶上一個簡短的“反問”,用自己的觀點引發(fā)更多觀點的碰撞。

      4年前,從普通高中轉換到職業(yè)教育的賽道,這位“老資格”教師一睜眼就在想學校的事兒——“校園安全嗎?”“孩子有沒有進步?”“是否對得起家長的信任?”從國家到地方出臺的一系列關于職業(yè)教育的利好政策,是他的動力源泉。2019年8月20日,正在甘肅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丹培黎學校調研,勉勵大家:“職業(yè)教育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總書記對職業(yè)教育的殷切期盼,轉化為古浪縣辦好教育的強大動力。圍繞“大職教”辦學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目標,2020年,古浪縣在縣城黃金地段劃撥土地260.4畝,投資3.9億元,實施了古浪縣職教中心易地遷建項目,重組整合縣域內職業(yè)教育資源,2022年,完成與大靖職教中心兩校合并整體搬遷,升格為古浪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硬件條件改善,孩子來學校,才能吃得好、住得好、學得好、玩得好?!蓖醪畼s說,優(yōu)美的辦學環(huán)境,是古浪職專打破傳統認知的第一步。

      與此同時,教育部多次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要推進中等職業(yè)教育多樣化發(fā)展,從原來單純的“以就業(yè)為導向”轉變?yōu)椤熬蜆I(yè)與升學并重”。2022年5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教育法》施行,為打通中職學生升學通道提供了法律依據。

      甘肅省通過部省合作打造“技能甘肅”,建立職業(yè)教育發(fā)展新格局,形成完備的中高本技能人才培養(yǎng)體系和具有甘肅特色的“職教高考”制度和“專升本”考試招生制度。

      “我們的學生有了更加多元的上升通道?!蓖醪畼s說,這是古浪職專學生人數持續(xù)增長的重要原因。“現在,孩子們可以參加‘職教高考’,還能通過‘3+2’中高職貫通、五年一貫制、‘3+4’中本貫通等多種渠道升學。”王伯榮說,對于一些新政策,古浪職專積極落實,目前,已與甘肅省內的8所高職、大專建立合作,啟動中高職貫通培養(yǎng)計劃,后續(xù)將組織轉段考試,輸送考試合格的畢業(yè)生到對口學校繼續(xù)深造。

      2022年,古浪職專被確立為武威市“職普融通”試點校,在“職普融通”班讀書的學生參加普通高考,去年,第一屆50名畢業(yè)生里有22名學生被本科院校錄取,今年又將有25名學生進入本科校園。辦學者領會職教改革相關政策的同時,通過印發(fā)宣傳彩頁、舉辦家長會、校園開放日等方式,讓公眾及時知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相關政策。

      學生家長高立成說,自己在古浪職專老師的耐心解答下獲悉,“職教高考”由“文化素質+職業(yè)技能”兩大部分組成。文化素質涵蓋語文、數學、英語、綜合素養(yǎng)4門公共基礎課程的成績,滿分300分,以及中職學生所在專業(yè)類別的三門專業(yè)基礎課程的成績,滿分250分;職業(yè)技能則以中職生在校期間參加國家、省、市、縣(校)級職業(yè)院校學生技能大賽成績?yōu)闇?,不同級別、不同獎項,對應不同分數;考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fā)放的職業(yè)等級證書,也能轉換為相應職業(yè)技能測試成績。

      心里有譜,他和學校老師一道對女兒高晶的學習做了規(guī)劃,讓技能“出彩”,也不讓文化課“絆倒”孩子。今年,女兒參加“職教高考”,超過本科線,被心儀的大學順利錄取。

      “近年來,學校畢業(yè)生中,10%的學生考取本科院校,88%左右的學生考上高職、大專繼續(xù)學習。就業(yè)意愿強烈的2%左右的學生在古浪縣及其周邊順利就業(yè)?!蓖醪畼s說,這個成績讓家長、學生選擇古浪職專時,“心里有了底”。

      打造“技術過硬”的口碑

      抓住發(fā)展黃金期,古浪職專將教學作為塑造職業(yè)教育新形象的重要舉措,發(fā)揮職業(yè)教育與國家經濟發(fā)展同頻共振的特點,對專業(yè)進行及時調整,確定農林牧漁、工業(yè)、財經商貿、旅游服務、教育與文化藝術、信息技術六大類,增設設施農業(yè)技術、新能源汽車維修與服務等專業(yè)。

      王伯榮舉例,古浪是一個傳統農業(yè)大縣,近年來,圍繞農業(yè)結構調整、設施農業(yè)建設、節(jié)水技術推廣等,做了不少工作。本縣及周邊地區(qū)對農業(yè)人才“求賢若渴”。

      古浪職專結合縣情,靈活設置專業(yè),受到各界認可。上學年,新設的設施農業(yè)專業(yè)招到100多名學生,畢業(yè)生不僅能考大學,還能夠學以致用,回報家鄉(xiāng)。

      在古浪縣西靖鎮(zhèn)康樂新村,剛參加完“職教高考”的張菲菲幫爺爺奶奶一起侍弄著蔬菜大棚。父母都在外地務工,對現代種養(yǎng)殖技術的掌握,讓這個18歲的“準大學生”成了爺爺奶奶的得力幫手,經常還有鄰居趕來向她請教。

      “苦惱的就是我學得還不夠?!睆埛品普f,今年她報考了甘肅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大學,選的專業(yè)全部和“農業(yè)”相關,“想幫助我的爺爺奶奶、幫助更多的人,為鄉(xiāng)村振興作貢獻?!?/p>

      從古浪職專畢業(yè)考入甘肅農業(yè)大學,大學畢業(yè)后又到古浪職專上班,擔任農業(yè)生產技術專業(yè)教師的王德玲同樣懷揣“回報家鄉(xiāng)”的心愿。她說,她能做的就是帶領同學們,學習先進的農業(yè)技術,助力他們成長,為國家的發(fā)展、為鄉(xiāng)村的發(fā)展添磚加瓦。

      然而,要教好這群“學困生”,學校、老師都得花費大力氣。

      王伯榮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古浪職專連續(xù)多年選聘職業(yè)教育師資。借“東西部協作”契機,用足用好天津市薊州區(qū)、武威市教育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資源,從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引進專業(yè)師資,并協調天津市交通學校支持建設技能人才培養(yǎng)基地,全方位提高職業(yè)教師專業(yè)技能和教學能力。

      學校又給每位老師提出“教的功夫”“問的功夫”“做的功夫”“盯的功夫”4項要求,讓他們“先有一桶水,再給學生一碗水”。

      高標準、嚴要求,讓機械基礎與數控加工專業(yè)的85后教師吳積成快速進步。他說,自己大學學工科但偏工程方向,帶上實訓課后,為了孩子們的前途,他逼著自己“苦學苦練”。

      自學、向同專業(yè)的老師請教、到外校參加培訓、請相關專業(yè)的校友當“師傅”……“幾年前,帶學生參加市級技能比賽顆粒無收,去年,全市前4名均由我校包攬,參加省賽的3名學生中,有2名獲得二等獎,1名獲得三等獎?!眳欠e成享受這個過程。

      “技能立身”外,吳積成的教學心得是和學生交朋友,讓學生有興趣、有進取心。

      吳積成把抽象知識點換成具體化的圖片,手把手糾正學生實踐中的錯誤,不時講述通過職業(yè)技能改變命運的榜樣故事,孩子們也變得愛學、樂學起來。

      吳積成說,每次大賽前,他都陪著學生們在實訓室“加練”。從早上7點半到晚上10點半,除了吃飯時間,每個人都盯著自己手里的產品,沒有絲毫懈怠,測量加工的產品、分析精度達不到要求的原因。

      “我真的很感動。”吳積成說,他眼中,那些大眾認為的“學困生”,只是學習文化知識有“短板”,但他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向上的心。

      讓孩子學會站在“半山腰”上看風景

      “老百姓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能成人”,王伯榮說,為此,古浪職專將“德育”放在了各項工作的“首位”。

      在他看來,從家長到社會,從小給孩子灌輸的理念就是要勇攀高峰,但實事求是講,一部分孩子永遠攀不到峰頂。“怎么辦?那就學會站在‘半山腰’上看風景?!蓖醪畼s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半山腰”也有不一樣的美麗。中職學校作為“分數兜底”的學校、作為民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應該給這些孩子嘗試攀登的機會。

      秉承這一教學理念,古浪職專通過“鑼鼓敲起來、紅歌唱起來、舞蹈跳起來、志愿者動起來、優(yōu)秀傳統文化走進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起來”等方式,豐富孩子們的課余生活、充實他們的內心世界。為了更好服務學生,當了近20年語文教師的趙庚梅,專門考取了心理咨詢師證書。

      她直言,古浪職專的學生基本是普高線下的學生,很多孩子在初中甚至小學,既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趙庚梅說,這群孩子里,一些來自單親、離異家庭,一些孩子身患重病或殘疾,有的還是孤兒,更有很大一部分是農村留守兒童……在他們的成長中,缺乏關愛和陪伴。

      學校意識到這一問題,啟動“潤心怡情工程”。面上,通過心理講座、團體輔導的形式,讓學生樹立理想,重拾學習和生活的信心;點上,建立特殊學生關愛檔案,心理老師和班主任點對點、一對一地跟蹤輔導,關心扶持他們走出困惑,融入集體。“建立在真誠的基礎上,沒有化解不了的困惑?!壁w庚梅說,不少孩子“沒有理想志向、又愛凸顯所謂個性”,或許,在大眾眼中,這樣的孩子已經“無藥可救”,但趙庚梅和其他任教老師都不能有放棄的念頭。“任何時候,在任何一所學校,孩子們都可以重新定位,補上以前的缺失?!壁w庚梅說。

      西北黃土地上,厚重的文化、閃亮的時代精神,也是孩子們心靈的“補劑”。古浪職專組織學生走訪位于該縣郊區(qū)的“八步沙林場”,學習當代“愚公”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進取精神;將涼州賢孝、攻鼓子、西涼樂舞、古浪老調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入社團,鼓勵孩子們參加非遺大賽,了解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

      王伯榮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剛進校門,就吸引人眼球的校園綠化,由古浪職專的全體師生栽種、養(yǎng)護。兩年時間里,他們打造了15個林園、花園,栽種了1.5萬株喬木,56萬多株灌木和花卉,綠化校園的同時,凈化著每個人的心靈。學校還組織學生志愿團隊走進養(yǎng)老院、福利院、汽車站、火車站等地,開展志愿服務,讓古浪職專學生有了“小伙子帥氣,姑娘漂亮,情商高,動手能力強”的新標簽。

      “孩子們成長成才,讓我們對今后辦學更有信心?!蓖醪畼s說。下一步,古浪職專將繼續(xù)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發(fā)展環(huán)境,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yè)教育。“古浪職專的孩子不是草,一樣也是父母的寶。農村要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希望還在這些孩子身上。”王伯榮說,他們學有一技之長,到農村去,到家里去,到田間地頭去,才能為鄉(xiāng)村振興賦能,為鄉(xiāng)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所以,辦好職業(yè)教育,意義深遠。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豪來源:中國青年報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