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丁香六月综合在线观看,91国在线国内在线播放,麻豆国产在线视频区,国产二区三区

      <object id="iqmuo"></object>
    1. <object id="iqmuo"></object>
    2. AI、拍照、解鎖、全面屏,這是一場定義未來手機的競爭
      2018-06-29 10:16:00 來源:騰訊深網(wǎng)

      編者按

      關鍵一戰(zhàn)。對于中國所有手機公司來說,2018年都是這樣。中國市場已經(jīng)靠不住,增長放緩甚至停滯、下滑;排名前四的公司華為、小米、OPPO、vivo獲取了大部分的銷量和收入,也把控了供應鏈和渠道;他們也并非高枕無憂,印度、東南亞的低端機型已經(jīng)無法滿足增長的期待,必須去更高利潤的地區(qū)——歐洲。

      更大的屏幕、更漂亮的設計、更智能的AI,中國手機公司也嘗試用創(chuàng)新撕掉模仿的標簽。野心與欲望,上升還是下沉,都在這一年。

      劃重點:

        兩年的華為還從未將OV放在眼里,但如今的華為內部已將OPPO、vivo視為頭號對手。目前各手機廠商的在市場和手機的定義上已經(jīng)分成了主要的三個方向,語音交互、解鎖方式和圖像硬實力。在中國各大手機品牌繼續(xù)開疆拓土的野心時代,技術創(chuàng)新正成為最重要的勝負手。

      作者:卜祥 郭曉峰

      編輯:高宇雷 康曉

      兩年前的2016年4月,華為在倫敦舉行旗下手機產品P9的發(fā)布會,華為終端的CEO余承東一貫做派是——每次到局勢緊張的時候都會敢講敢言。在一個小會議室里,當談到競爭對手時,他滔滔不絕評價“它們(OPPO、vivo)沒見過世面,頂多只能算是個東莞品牌,不可能做成世界品牌”。

      而兩年后的今天,騰訊《深網(wǎng)》了解到,華為內部已將OPPO、vivo視為頭號對手。今年6月19日,OPPO來到法國,開了自己在歐洲的第一場發(fā)布會,帶來了屏占比高達93.8%的Find X手機,同時推出一些技術創(chuàng)新;此前一周,vivo則在上海發(fā)布了新款無劉海全面屏手機NEX。與之前發(fā)布會不同,這場發(fā)布會主持人被人工智能Jovi替代。

      曾經(jīng),華為以自研處理器、率先引入指紋識別等動作扛起國產手機技術創(chuàng)新大旗,OPPO、vivo則以密集的線下渠道+廣告明星代星+巨額綜藝節(jié)目營銷等方式走實用主義路線,而到了2018年,創(chuàng)新與營銷也已走向融合,就連一直在講性價比的小米,也在技術領域進行高額投入,嘗試后殼透明方案,并定制高通芯片。

      智能手機廠商從2012年開啟競爭之后,資本、營銷、出海和渠道等一一比拼之后,技術創(chuàng)新成為最后的賽道。vivo執(zhí)行副總裁胡柏山的危機感很明確,“不做創(chuàng)新一定會死掉的,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支撐,品牌廠商最終一定over?!?/p>

      于是可以理解,華為終端余承東為什么要迫不及待地提前宣布將發(fā)布“一個嚇人的技術”。

      從國內到海外,國廠手機巨頭野心凸顯,互相之間的戰(zhàn)爭正變得深遠而寬廣,爭取最后的勝利,但這個局面未必會是曠日持久。從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這段時間里,智能手機行業(yè)經(jīng)歷了殘酷洗牌,樂視手機崩盤、魅族手機內訌和金立手機休克,這些都是年銷售過千萬只手機的公司,消失或消沉,都仿佛是一瞬間的事。

      廠商們都明白,迭代產品一著不慎,或許就會前功盡棄。既要守住疆土,又要以創(chuàng)新刺激消費者換機、給對手以壓力,手機廠商不得不謹慎出招。同時,他們還得面對蘋果、三星的壓力。比如三星雖然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降至1%,但在屏幕、攝像等關鍵技術上仍然具有強大實力。

      語音交互賽跑

      通過語音控制手機,有可能是一個媲美iPhone觸屏控制手機的殺手級交互應用,這意味著開創(chuàng)出新一代計算中心的可能。誰能將這一塊用戶體驗做好,一方面將大大降低使用門檻,另一方面將極高提高用戶效率和用戶體驗,其成就或許不亞于喬布斯在蘋果公司的創(chuàng)新。

      最早,在華為Mate 8手機上,實現(xiàn)了語音接聽電話,但那時還不能語音掛斷電話。2016年,從華為著名的2012實驗室支持下的榮耀Magic手機,到錘子手機推出的Big Bang功能,手機廠商已經(jīng)意識到人工智能之于手機的重要性,并且竭力根據(jù)技術可能與應用場景,先期實現(xiàn)一些功能。比如,Magic手機實現(xiàn)實時定位,根據(jù)定位尋找附近餐廳、電影院;Big Bang從語音輸入方式入手,降低用戶打字門檻,代替雙手操作。

      但是,絕大多數(shù)用戶對于這一類探索,很快止步于記不清究竟哪些功能可以用語音控制、哪些還不能;用戶容易灰心于語音識別聽不懂,辨別不了同一語義不同的說法;尤其是在噪音環(huán)境下,語音識別宛如無用擺設。

      用戶需求與手機廠商真正可以解決的技術難題之間,有著巨大鴻溝。

      國產手機人機語音交互自蘋果Siri之后有過諸多探索。無奈Siri覆蓋的功能很少,手機本身功能覆蓋不完整,第三方應用基本是空白。Siri還不能區(qū)別有用信息和無用信息,“嗯、么”等無法過濾。另外,目前Siri還是不夠聰明,比如說要求其打車去機場時中途先去另一個地方,這類指令siri無法識別、執(zhí)行。

      此類功能不完善的地方,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2018年5月最后一天,小米創(chuàng)始人雷軍在深圳發(fā)布MIUI10,最大亮點是可以直接語音喚醒小愛同學,完成買票、打開視頻網(wǎng)站某個節(jié)目的操作。點擊屏幕即可下達語音指令,導航、接電話、回微信等操作都無需用手。

      6月12日上海,vivo發(fā)布探索性手機NEX,展示出其對于語音處理不同的解決思路,他們定制了一個人工智能語音芯片,通過強化硬件+軟件結合的方式進行拓展。

      vivo軟件研發(fā)總經(jīng)理周圍告訴騰訊《深網(wǎng)》,升級后的vivo人工智能語音助手Jovi基于與樓氏(Knowles)定制的專用人工智能語音芯片提升性能,改善體驗。樓氏成立于1946年美國,Knowles Sound Solutions(樓氏聲學系統(tǒng))是為手機及其他消費性電子產品提供動圈式揚聲器與受話器的全球頂尖制造商。

      樓氏大中華區(qū)銷售副總裁陳穎捷告訴《深網(wǎng)》,樓氏與vivo有著長期合作,這顆定制芯片的主要作用是在噪音環(huán)境中捕捉到喚醒詞,有自己內存,本地化運算降低功耗,24小時待命,提升識別率?!凹幢阋粋€農場主將狗的叫聲設置為喚醒詞,這顆芯片也可以個性化定制?!眝ivo軟件研發(fā)負責人周圍說該方案應用了聲紋識別。

      vivo根據(jù)混合決策思路,先期針對性地解決了16個場景、600多項功能。包括可以通過語音發(fā)送微信紅包。按住NEX左邊的Jovi實體鍵,手機在熄屏狀態(tài)下,直接啟動,完成打開微信-選擇對象-填入紅包數(shù)額等步驟,只等著輸入錢包密碼,確認。

      不過,新功能推出后仍有諸多不完善之處,需要修復Bug。將來,常用功能先行實現(xiàn)語音處理,深層次語音處理逐步解決,或許是各手機廠商腳踏實地通向未來的可行路徑。

      vivo下一步想在中美兩國建立人工智能研究院,該公司高管胡柏山稱,“保持開放心態(tài),聯(lián)合全球最具創(chuàng)意的頭腦,最終獲得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解鎖選擇

      2014年發(fā)布的華為Mate 7率先使用電容觸控指紋,作為三大賣點之一,幫助這一款手機成為當年爆款,帶領華為手機躍上新臺階,成為全球手機行業(yè)重量級玩家。

      但是,在屏下光學指紋上,這家公司似乎并不想“梅開二度”。只是在vivo手機使用屏下光學指紋方案之后,2018年3月,華為才在Mate RS保時捷版上嘗試了一回,并且這一功能還與背面的電容觸控指紋一起,同時使用。

      更激進的屏下指紋嘗試者是vivo。vivo從2017年開始,急切在全球范圍尋找屏下指紋供應商,以期跨越蘋果、三星等手機公司都未能解決的技術門檻。

      在X20 Plus上,vivo率先開始嘗試使用新思科技解決方案,后來的X21手機,新思與匯頂科技成為屏下指紋主要提供商。當時解鎖時隔著手機膜會有一定比例出現(xiàn)解鎖慢、無法識別的狀況,vivo還為此特地隨機搭送了專門的手機膜。如此做,只為了快速將這一技術推向市場,獲取技術紅利。

      小米成為比華為更為激進的屏下指紋追隨者,在小米8探索版上,使用了與vivo同一供應商匯頂科技的屏下指紋技術,小米8還為其加入了壓感屏設計,可以記錄壓力值。

      為了在競爭中領先,保持屏下指紋創(chuàng)新紅利,鎖定創(chuàng)新力,vivo采用了與供應商匯頂科技深度“捆綁模式”來合作。在技術方案離完全量產成熟還缺10%-15%的時候,vivo先與匯頂簽下風險訂單,靠訂單刺激匯頂科技將技術研發(fā)資源向vivo傾斜。如果有損失,“雙方各承擔一半。”vivo執(zhí)行副總裁胡柏山告訴騰訊《深網(wǎng)》。

      在匯頂科技的指紋模組芯片之外,還有其它部件是vivo開發(fā)?!币耘恼諄眍惐?,拍照效果要好,sensor、鏡頭和調校三者缺一不可,“匯頂干了類似像sensor的事情,鏡頭和調校是我們在做。”胡柏山說。

      vivo的策略是搞清楚自己需要什么,然后與全球優(yōu)秀的供應商合作,通過定制方式,整合到自己的手機上來。vivo的一些高層將此視作原生性創(chuàng)新不足、資源受限條件下生存之道,是抗衡蘋果、三星和華為研發(fā)的對策。

      vivo屏下指紋版手機生產下線量已達200萬臺,該公司想繼續(xù)扛起這面旗幟。不過,其它手機巨頭有著不同的心思,華為、OPPO和小米更熱衷于Face ID——人臉識別解鎖。

      還是5月31日,小米公司在深圳發(fā)布小米8透明探索版手機,雷軍稱小米是安卓手機中首家采用3D結構光人臉識別功能。此功能先前由蘋果手機在2017年底于iPhone X上開創(chuàng)使用,據(jù)悉僅此項技術,蘋果公司或收購或研發(fā)投入10億美元。

      2017年,OPPO、vivo分別與商湯、曠視合作,推出了2D功能的人臉識別,這個技術可以實現(xiàn)人臉識別,但是沒有景深距離,不能判定人臉是否為真人還是照片,無法應用到安全級別要求更高的金融領域。

      雷軍在當天發(fā)布會上宣稱,3D結構光所帶來的識別精度,高于之前的指紋識別20多倍。一位業(yè)內人士告訴騰訊《深網(wǎng)》,小米此次3D結構光技術方案供應商為以色列公司Mantis Vision(簡稱MV)。MV為一家專業(yè)為客戶開發(fā)及制造新興視覺技術之以色列公司,其主要從事開發(fā)3D領域之內容創(chuàng)意工具及技術。

      精于算法的MV公司,2017年與深圳歐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達成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稱雙方將利用各自的優(yōu)勢資源,在技術、制造、市場和平臺等方面,在3D成像及相關技術和應用等領域開展廣泛的合作與布局。

      在3D結構光之外,還有TOF和雙目成像兩種。結構光原理是投射特定的光信息到物體表面后,由攝像頭采集。根據(jù)物體造成的光信號的變化來計算物體的位置和深度等信息,進而復原整個三維空間。

      TOF(Time Of Flight) 系統(tǒng)則是一種光雷達系統(tǒng),可從發(fā)射極向對象發(fā)射光脈沖,接收器則可通過計算光脈沖從發(fā)射器到對象,再以像素格式返回到接收器的運行時間來確定被測量對象的距離;雙目成像(Stereo System)則是利用雙攝像頭拍攝物體,再通過三角形原理計算物體距離。

      目前業(yè)界主要認為結構光和TOF比較有應用前景,具體誰能笑到最后,業(yè)內人士稱“要看市場選擇,誰也沒有把握”。

      今年3月5日,vivo公司執(zhí)行副總裁胡柏山回答騰訊《深網(wǎng)》關于3D人臉識別有關問題時,胡柏山稱,今年9月、10月和11月份,裝配有3D攝像頭可進行更高安全層級人臉識別的手機將批量生產、面世。vivo可能選擇TOF技術路線。

      OPPO新發(fā)布的Find X上采用了結構光方案人臉解鎖。與蘋果留下劉海屏不同,F(xiàn)ind X采用“雙軌潛望結構”將前后攝像頭及3D結構光等元器件集成在此結構上,在無需使用時將它們全部藏于機身之內,從而實現(xiàn)了正反無孔設計。這樣,OPPO既堅持了蘋果所看好的結構光、AR等前景,還不用屏幕開孔和劉海屏。

      據(jù)OPPO官方宣布,O-Face 3D結構光人臉解鎖技術,通過結構光元器件在面部投射出15000個識別點,即使是距離60cm遠,精度也能控制在±1mm范圍,給用戶的面部構建一個精細完整的3D模型,誤識率僅百萬分之一(指紋識別誤識率為五萬分之一),安全性是指紋識別的20倍。

      《深網(wǎng)》了解到,該技術參與方有曠視科技。曠視科技負責人吳文昊認為,蘋果為了3D識別技術投入10多億美元,中國因為大數(shù)據(jù)和人才優(yōu)勢,快速迭代,將很快具備不輸蘋果公司的3D技術實力。比如,在最近CVPR 2018 大會上,曠視展出了實時動作識別技術,領先很多國外公司。

      不過,真正效果如何,還得看實際應用反饋。

      圖像硬實力比拼

      拍照和圖像處理一直是智能手機上重量級應用。等到2017年、2018年小米手機重復“拍人更美”時,這一功能發(fā)展似乎進入停滯階段。實際上,這與OPPO、vivo在2016年主打拍照功能時,所提的口號大同小異,難以區(qū)隔。

      那時,OPPO、vivo通過與上游索尼、三星等鏡頭、傳感器供應商深度合作,定制與自己產品相匹配的元器件,再調校算法,但后來因為技術成熟,難以構成差異化賣點。再接下來,商湯、曠視等以提供人工智能算法的公司加入,開發(fā)智能美顏的新賣點。

      智能美顏在2017年達到頂峰,虛化背景、智能修復和補光美顏等等已至窮處,很難再能起到讓用戶眼前一亮的作用。直到華為P20 Pro手機三攝像頭的出現(xiàn),行業(yè)再次找到新熱度。

      6月13日,華為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在上海對外透露,華為P20系列上市不到3個月,全球發(fā)貨量突破600萬臺。對于售價3788元起的系列手機,P20系列全球發(fā)貨量增長率為81%,大中華區(qū)增長為63%,海外為150%。其中P20 Pro搭載了4000萬像素徠卡三攝像頭。國外評測機構DxOMark給出的綜合評分很高。

      華為并沒有具體透露600萬臺中具有三攝像頭的P20 Pro銷售占比,但是“拍照就是好”的口碑通過這種簡單粗暴的宣傳方式已經(jīng)初步達成。

      不過,vivo產品經(jīng)理劉鑫認為,現(xiàn)在背面三攝頭方案有著噱頭意味。早在2016年的vivo Xplay6立項時就曾考慮過這個方案。從雙攝像頭加到三攝頭,一個望遠,一個廣角,再加一個基本鏡頭,一步解決拍攝需求又有賣點,何樂而不為?劉鑫帶著這個問題找不同層級用戶聊完,有時也去用戶家中實地觀察,看用戶到底怎么拍照。但他最后發(fā)現(xiàn),用三攝頭拍照,不是三個鏡頭同時工作,只能互相切換,兩兩配對。最終X Play 6放棄了三攝頭設計。

      華為早期與OPPO、vivo一樣,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新技術方案,整合到自己的產品當中,華為手機指關節(jié)截圖方案來自一家叫作奇手(Qeexo)的創(chuàng)業(yè)型公司。Mate 10上搭載了寒武紀人工智能芯片,可以快速地處理圖片。

      真正讓華為顯示出優(yōu)勢與便利的地方是,在自己研發(fā)的麒麟系列芯片上,結合底層的安卓操作系統(tǒng)優(yōu)化,華為可以向其它手機公司難以下嘴的地方“動刀”,進行手術,從而實現(xiàn)對內部資源調配優(yōu)化。

      OPPO在與高通合作的驍龍660芯片,定制程度非常深,OPPO先于對手拿到兩個月時間的首發(fā)量產。據(jù)OPPO副總裁吳強介紹,這種合作模式強于后來的驍龍710。但是,這種機會不能保證隨時都有。

      為什么蘋果iOS與安卓相比,用了幾年后卡頓仍然很少?解釋這個問題需要往技術層面稍作拓展。據(jù)華為王成錄博士解釋,用戶體驗上的卡頓,跟iOS差別在于,任何一個問題解決都會貫通整個安卓全部。整體來看,手機下面是各種硬件,CPU、GPU、DSP、NPU,不同硬件計算適應場景不一樣,如何恰當計算任務,分解分配到相應計算資源上,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問題。

      第二問題是內核層,基于linux開源系統(tǒng),華為換了谷歌原生文件系統(tǒng)。原因是原來系統(tǒng)本身只是適配當時機械的系統(tǒng),機械有問題之后就會存在壽命問題,產生很多副本,甚至帶來沒有用的副本存儲,這是安卓卡頓非常重要的原因。

      另外,谷歌Tensor flow框架這一層代碼將近5000萬,也是今天導致安卓手機很多問題的重要原因。這一層不是谷歌自己做的,有大量第三方開源中間件在里面,這些還需要優(yōu)化。華為自己做了Grahpic引擎,在華為自己設計的框架上讀取數(shù)據(jù)庫,進行業(yè)務邏輯處理。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底層、技術和數(shù)據(jù)互通問題。

      基于以上這些,華為“嚇人的技術”GPU Turbo問世,它通過在系統(tǒng)底層對傳統(tǒng)的圖形處理框架進行重構,實現(xiàn)了軟硬件協(xié)同,使得GPU圖形運算整體效率得到巨大提升,大幅提升了游戲體驗?!敖裉炜梢杂迷谟螒蛏希魈炜梢栽贏R/VR圖形處理、視頻上發(fā)揮作用。”

      華為消費者業(yè)務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宣稱,華為Mate 10系列將成為首款支持GPU Turbo的華為手機,6月底將開啟會員服務申請通道,并陸續(xù)啟動版本推送該功能升級。華為其他系列手機在今年也將陸續(xù)升級GPU Turbo技術。

      目前市場活下來的手機巨頭們,已然是龐然大物。從系統(tǒng)日活上來看,華為宣稱EMUI日活整體量為3.5億,vivo系統(tǒng)軟件有2.3億日活用戶,小米MIUI系統(tǒng)擁有1.9億月活躍用戶。各大廠商如何服務好現(xiàn)有用戶,并帶領其一起嘗試軟硬件創(chuàng)新,最早擺脫蘋果手機的陰影,誰就可以在下一階段排名中獲得更好名次。

      另一個重要技術變量在于5G。目前來看,OPPO、vivo和華為等都公布了2019年推出商用5G手機的計劃。5月份,在OPPO舉行的一場技術溝通會上,一款原型機成功進行了5G網(wǎng)速演示,下行速率達到1.4Gbps,上行速率則達到了160Mbps。

      6月中旬,在美國圣地亞哥召開的3GPP全會,批準了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標準(5GNR)獨立組網(wǎng)功能凍結。加之去年12月完成的非獨立組網(wǎng)標準,5G 已經(jīng)完成第一階段全功能標準化工作,進入全面產業(yè)化沖刺階段。不過,鑒于各家公司都已提前布局,這將是手機巨頭們之間競爭,中小企業(yè)幾無可能參與。

      毋庸置疑的是,在中國各大手機品牌繼續(xù)開疆拓土的野心時代,技術創(chuàng)新正成為最重要的勝負手。

      中國手機野心時代第一期: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