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丁香六月综合在线观看,91国在线国内在线播放,麻豆国产在线视频区,国产二区三区

      <object id="iqmuo"></object>
    1. <object id="iqmuo"></object>
    2. 新洲有群“田秀才”,讓市民餐桌更新鮮多彩
      2019-05-13 09:53:52 來源:漢網(wǎng)

      長江日報融媒體5月12日訊 家住武昌的姜女士是新洲邾城街破月村金浦園種植合作社的老顧客,11日下午,她從金浦園購買了300枚富硒雞蛋帶回家。

      金浦園的雞蛋、蔬菜、水果等富硒農產品遠近聞名,甚至銷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金浦園的老板王東芝女士上周被新洲區(qū)委、區(qū)政府授予“鄉(xiāng)土人才”的榮譽稱號。

      與王東芝一同受表彰的鄉(xiāng)土人才共16名。這是新洲區(qū)首次表彰服務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農村實用人才。這些鄉(xiāng)土人才被新洲人稱為 “田秀才”。

      “正是這些‘田秀才’,讓我們的餐桌變得更加新鮮、多彩。”新洲區(qū)農業(yè)農村局一名負責人說。

      在手機上監(jiān)控蔬菜種植、生長

      打開手機,查看蔬菜的種植、生長過程,是武漢綠泉公司生產部員工每天的必做功課。

      “蔬菜基地溫度是否合適,蔬菜是否缺水,土壤中的氮、磷、鉀等元素是否適量,手機APP上一覽無遺。”綠泉公司總經(jīng)理陳建仁介紹。

      陳建仁2010年從浙江溫州來到新洲雙柳街吊尾村,與人合伙創(chuàng)立綠泉公司,流轉2068畝土地作為蔬菜種植基地。

      讓市民吃上更多新鮮、可口的蔬菜,是陳建仁一直追求的目標。

      公司投入近6000萬元建成蔬菜標準園區(qū),實行“無化肥、無農藥”綠色生產。

      聘請高級農藝師成立研發(fā)中心,指導蔬菜種植技術,探索新品種、新種植模式。公司每年引進、研究新品種2~3個,滿足市民口福的同時,也成為公司利潤的增長點。

      在田間地頭安裝水土溫度、濕度傳感器,員工可以在電腦和手機APP上全程監(jiān)控蔬菜種植、生長過程。

      公司還創(chuàng)建冷鏈物流配送中心,確保蔬菜新鮮度。如今,陳建仁的公司平均每天約有100噸蔬菜“飛”到市民餐桌。

      養(yǎng)蝦技術優(yōu)化了行業(yè)規(guī)范

      新洲有群“田秀才”,讓市民餐桌更新鮮多彩

      宋學冬公司小龍蝦運往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劉慧攝

      12日一早,一輛小型貨車從宋學東的公司裝上500多公斤小龍蝦,運往武昌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

      “這里的小龍蝦雖然進價貴一些,但在市場上特別搶手。”貨車司機說。

      宋學東畢業(yè)于湖北農學院農學系。2014年,他回到新洲倉埠街彭泗村,成立楚韻源公司,流轉580畝農田,進行稻田綜合種養(yǎng)小龍蝦。

      “都說養(yǎng)殖小龍蝦賺錢,但這其實是一個辛苦活,更是一個技術活。”宋學東說。

      小龍蝦喜歡夜間活動。每到生產旺季,凌晨兩點,宋學東還在蝦田觀察小龍蝦的活動情況,便于及時應對異常。

      每到5月,小龍蝦容易得病,養(yǎng)殖戶稱之為“5月瘟”,這也是養(yǎng)殖小龍蝦的頭號大敵。

      “但我的蝦田,絕沒有小龍蝦患病。”宋學東很是自信。幾年實踐,宋學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三項“絕技”:小龍蝦蝦苗培育、稻田清水成品蝦養(yǎng)殖、小龍蝦疾病防控。公司孵育的小龍蝦蝦苗被養(yǎng)殖戶稱為“金牌苗種”。

      去年,楚韻源公司被市農業(yè)部門列為生態(tài)漁業(yè)示范基地。宋學東的養(yǎng)蝦技術進一步優(yōu)化了行業(yè)規(guī)范,推向全市。

      推廣萵苣種植新技術,口感、產量雙贏

      44歲的黃慧軍是新洲區(qū)三店街一名農藝師,致力于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推廣。

      萵苣,在三店街大面積種植??扇n苣病害,目前仍是一個未被攻克的難題。

      黃慧軍請教專家,摸索出一套全新的種植技術:定期引進、更新萵苣品種;以發(fā)酵的有機肥替代化肥;田間開挖濾水溝,防止?jié)穸冗^大致?。幻磕晷莞?至2個月,休耕期間對土地殺除病菌。

      這套種植技術有效地將病害掌握在可控范圍,在全街迅速推廣后,菜農們高興了:萵苣的口感、品相比以前更好了,單產量也翻番。實施當年,萵苣產值每畝為農戶增加1000元左右。2018年,柳溪村16戶貧困戶通過發(fā)展萵苣生產,脫貧出列,戶平增加收入1.7萬元。

      幾年來,黃慧軍先后引進、推廣農作物新品種數(shù)十個,近2400名農民在他的指導下掌握了過硬的農業(yè)專業(yè)技術。(記者李亦中 通訊員劉慧 宋卓秀 王林軍)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