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的溯源標簽五花八門,涉及多個領域,如食品、酒類、生鮮、水果、大米等。在國內銷售的燕窩產品,大多數都會在包裝上加貼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的溯源標簽,以便消費者查詢購買的燕窩是否來自經國家批準的境外燕窩生產企業(yè)。近日,浙江消費者湯燕在某網絡商城購買了一款貼有溯源標簽的燕窩產品,卻發(fā)現(xiàn)掃碼顯示出虛假網站。湯燕要求賠償,屢遭商家拒絕。假冒溯源標簽為何大行其道?《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假冒標簽現(xiàn)網店
一直以來,湯燕都認為,有溯源標簽的燕窩產品相對比較安全。“因為國家對燕窩進口有政策,有嚴格的條件限制,商家也是這么宣傳的。”湯燕說。
今年4月,湯燕在某網絡商城“盛燕天下旗艦店”購買了貼有溯源標簽的燕窩,發(fā)現(xiàn)水分很大。隨后,她掃描溯源標簽上的二維碼,發(fā)現(xiàn)與之前買的燕窩上的溯源標簽掃出來的網址不一樣。
“我聯(lián)系網絡商城,對方回復說需要證據。之后,我通過電話聯(lián)系到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和其下屬的中國燕窩溯源管理服務平臺,經過鑒定,確認溯源標簽是假冒的。”湯燕說。她將鑒定報告提交給網絡商城后,被告知“溯源標簽不作為判定燕窩真假的證據,無法處罰商家,建議退貨處理”。
湯燕覺得很不合理:“既然溯源標簽是假冒的,為什么不能判定售假?這樣一來溯源標簽還有什么意義?而且燕窩產品出現(xiàn)假冒溯源標簽,也不符合政策規(guī)定。”
記者了解到,湯燕所說的政策,源于國家有關部門與相關國家簽署的輸入燕窩產品的檢驗檢疫和衛(wèi)生條件議定書。資料顯示,自2011年7月血燕亞硝酸鹽超標事件后,我國一度停止所有海外燕窩產品的進口。2013年以來,國家有關部門先后與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等國家主管部門簽訂了輸華燕窩產品的檢驗檢疫和衛(wèi)生條件議定書。按照議定書,輸華燕窩產品的加工企業(yè)應當在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CNCA)進行注冊。此外,輸華燕窩產品加工企業(yè)應當建立從燕屋到出口的燕窩追溯體系,確保產品可追溯,并在發(fā)生問題時能及時召回相關產品。
移花接木的網址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近幾年,溯源標簽被認為是有效驗證商品真假的方式,不少商家更是以此為噱頭,宣傳其銷售的產品來源根紅苗正。
記者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中國燕窩溯源管理服務平臺官網介紹中稱,獲得認證企業(yè)的燕窩產品,采用中國燕窩溯源管理服務平臺進行統(tǒng)一管理,并須在產品的最小銷售包裝上加貼統(tǒng)一的CAIQ溯源標簽,以方便消費者識別和選購進口燕窩產品及以進口燕窩為原料進行國內再加工的燕窩產品。消費者可通過查詢標簽上的燕窩碼或二維碼,獲得該產品的全程追溯信息。
該官網的資料顯示,雖然溯源標簽不是強制的,但目前獲得中國注冊的16家馬來西亞和8家印尼企業(yè),全都申請了溯源標簽。
根據湯燕提供的線索,其購買的燕窩產品溯源標簽上標注的網址為ebn.caiq.org.cn,但通過掃描二維碼后顯示出的鏈接網址為www.pq315.com。
記者登錄www.pq315.com發(fā)現(xiàn),網站頁面顯示一個防偽的簡單頁面,并無任何聯(lián)系方式。其頁面圖片上還有另一個網址:www.fwcx.com。記者撥打該網站聯(lián)系電話,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電話是杭州市標準化研究院曾經開設的防偽查詢的聯(lián)系電話,但早已不做防偽查詢了,“而且當時做的防偽也不是全國的,僅僅是當地的龍井茶項目,這個防偽系統(tǒng)早就關閉了”。
商家涉嫌欺詐
中國燕窩溯源管理服務平臺官網資料顯示,通過平臺溯源管理+最小銷售包裝上加貼CAIQ溯源標簽的模式,可實現(xiàn)燕窩“專廠專號專用”和“一品一碼”。消費者通過唯一的“燕窩碼”查詢,可獲得燕窩原料、生產、進出口等信息。
記者搜索發(fā)現(xiàn),在某網絡商城上,有35878家銷售燕窩產品的店鋪。記者聯(lián)系幾家店鋪客服,大多數都聲稱是正規(guī)的燕窩產品,有正規(guī)的溯源標簽。記者提出發(fā)現(xiàn)假冒的溯源標簽,網址不對,客服未予回復。
“我聽說,周邊的朋友在其他網店不僅買到過貼有假冒溯源標簽的燕窩產品,還有其他的產品。”湯燕說,據她了解,部分網店為了提高銷量,在產品上貼上假冒的溯源標簽,蒙混過關,欺騙消費者。
四川少城律師事務所律師曹毅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
“很明顯,提供虛假的溯源標簽屬于欺詐行為。消費者一經發(fā)現(xiàn),可以向經營者提出三倍的賠償要求。”曹毅說,“另外,燕窩是一種食品,根據《食品安全法》的規(guī)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
“消費者如果對購買的燕窩產品不放心,可以到相關檢驗機構去檢驗,如果不符合標準,可以向經營者主張十倍賠償。”曹毅說。另外,根據《消法》規(guī)定,網絡第三方平臺有連帶責任。網購平臺對消費者合理合法訴求推諉的行為,也應受到處理。
記者獲悉,使用假冒溯源標簽的商家是青島市的一家企業(yè),湯燕通過全國12315互聯(lián)網平臺進行投訴。青島市市南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在回復中稱,經查,對該公司有其他類似舉報,已并案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