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訊員 楊玉玲 毛劍峰
“我真沒想到腸癌手術可以這么微創(chuàng),在肚子上扎幾個小孔就切除了腫瘤!”剛做完手術的腸癌患者向婆婆(化姓)感慨道。日前,武漢市武昌醫(yī)院肝膽胰胃腸外科成功為向婆婆實施了腹腔鏡下右半結腸切除術。
向婆婆今年75歲,家住武昌區(qū)。在近期一次體檢中偶然發(fā)現腸道回盲部有異常,為進一步明確診斷,她前往武漢市武昌醫(yī)院肝膽胰胃腸外科就診。該科主任張愛軍接診后,細致查看病情,完善相關檢查,最終向婆婆被確診為回盲部惡性腫瘤。
向婆婆的基礎疾病較多,還有極高危型高血壓病、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癥,為了降低手術風險,多學科會診團隊(MDT)制定個性化方案,決定采用創(chuàng)傷更小的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張愛軍主任介紹:“回盲部位于小腸末端與大腸起始端的交界處,腸道九轉十八彎,結構復雜。運用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就像在‘迷宮’里做微雕,既要徹底清除病灶,又要保護鄰近器官,每一步都需毫米級地把控,難度系數較大。”
手術當日,張愛軍主任帶領團隊在4K超高清腹腔鏡系統(tǒng)輔助下,在患者肚臍部打開4個鑰匙孔大小的切口,精準探查并定位腫瘤位置,通過精細操作,成功切除腫瘤并清掃周圍淋巴結,全程出血量僅50毫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手術創(chuàng)傷。
恢復階段,科室護理團隊運用加速康復外科(ERAS)理念,為向婆婆制定了個性化的康復計劃,包括呼吸功能鍛煉、營養(yǎng)支持和多模式疼痛管理等,經綜合評估,向婆婆第二天便開始嘗試床邊坐立,次日能自主進食流質食物,一周后康復出院。
肝膽胰胃腸外科主任張愛軍提醒,定期體檢對早期發(fā)現疾病至關重要,特別是對老年人群,及早診斷可以有效提高治療的成功率。臨床上早期胃腸癌癥狀不明顯,患者自身較難發(fā)現,真正能來醫(yī)院就診的就更少。張愛軍主任強調,科學飲食、適量運動和定期體檢是預防腸癌的有效措施,他呼吁廣大市民重視腸道健康,做到早預防、早發(fā)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