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劉迅
通訊員 郭姍姍
12歲男孩星星(化名)稍一活動就胸悶、氣喘,眼前發(fā)黑,趕到武漢亞心總醫(yī)院就診時,醫(yī)生發(fā)現母子倆都患有“?肥心病”,和遺傳有關。最終,醫(yī)生在心臟不停跳、不開胸的情況下,巧用“一根針”,精準地為母子倆的心臟“減肥”,解除了猝死風險。目前,星星恢復得不錯,正在練習打籃球,而媽媽剛做完手術,恢復也不錯。
母子倆同患“肥心病”危及生命
星星今年12歲,家住咸寧。3年前,他稍一活動就會胸悶難受,當時父母還以為兒子身體不好。直到最近,星星感覺癥狀越來越重,跑幾秒就直喘氣,全身大汗,尤其是爬樓時頭暈,眼前突然發(fā)黑。
一聽兒子的癥狀,媽媽周女士(化姓)立馬警覺起來。她說:“半年前我也有過類似癥狀,沒想到是心臟問題出了問題,一家人生怕兒子重蹈覆轍,趕緊帶他到咸寧當地醫(yī)院檢查?!?/p>
果然,醫(yī)生發(fā)現星星的心臟雜音嚴重,建議盡快轉往上級醫(yī)院。4月中旬,母子倆帶著病歷資料來到武漢亞心總醫(yī)院心血管內外科,醫(yī)生一接診,立馬帶兩人同時做超聲檢查。結果顯示:兒子的左心室間隔最厚處達2厘米,媽媽的為2.1厘米,遠超1厘米的正常心肌厚度。最終,母子倆被確診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亟須盡快手術干預。
該院心血管內外科主任王瀟介紹,這種心肌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心肌病,使得心肌違背正常生長規(guī)律,厚度往往超過1.5—2厘米,甚至3厘米。增厚的心肌阻塞了心臟左心室流出道,讓血液無法順暢泵向全身,最終形成心腔梗阻?;颊呱砸换顒?,就可能被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纏上”,還有頭暈、黑蒙,甚至暈厥等危險狀況,甚至隨時有猝死的風險。
王瀟主任的一番話,讓周女士陷入了沉思。她說,自己還有個女兒,3年前在學校跑步時突然倒地,心跳驟停,很可能也因為遺傳因素,她也同患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誘發(fā)了意外。
專家“一根針”給心肌微創(chuàng)減肥
周女士害怕悲劇重演,當即決定馬上手術。棘手的是,一家人全靠丈夫在工地打工的微薄收入維持家用,經濟條件不好,全部積蓄只夠一個人手術,她想先讓給兒子。得知情況后,王瀟帶領的心血管內外科團隊伸出援手,盡可能為母子倆節(jié)省醫(yī)療費用,讓兩人都能盡快治療。
按照傳統(tǒng)的藥物治療、外科手術或是酒精消融,要么只能暫時緩解癥狀,要么就要開胸劈骨。王瀟及團隊多次會診后決定,為星星實施超聲引導下經皮心肌內室間隔射頻消融術(Liwen手術)。這是一種全新的微創(chuàng)治療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手段。
在超聲科、麻醉科等的配合下,王瀟在超聲引導下,將1.7毫米的射頻消融針穿刺至室間隔部位,通過熱能讓肥厚的室間隔肌肉壞死,從而解決了流出道的梗阻,不僅能做到不開胸、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恢復快,還做到全程可視化、精準化,減少并發(fā)癥。
“Liwen手術的難點在于在進針時要避開血管,同時還要精準把握方向和位置,做到‘指哪打哪’,最大程度減少心臟損傷?!蓖鯙t主任表示。僅一個針眼大小的創(chuàng)面,成功為星星的心臟“減肥”。全程不到1個小時,術中零出血,孩子術后胸悶、心悸明顯緩解。
一周前,周女士也在醫(yī)療團隊的全力幫扶下,順利地完成了手術,目前正在恢復中。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被稱為青年群體運動時的“猝死殺手”。有數據顯示,35歲以下的年輕人中,肥厚型心肌病導致的猝死占所有猝死病例的36%。若父母有一方罹患“肥心病”,那么子女也將有很高的概率會遺傳。
“‘肥心病’像給心臟裝了隱形路障,最終導致惡性循環(huán)?!蓖鯙t提醒,若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心悸、疲乏、暈厥等癥狀,應立即就醫(yī);有“肥心病”家族史的人群,應從青少年起定期做心臟超聲檢查,及時掌握病情發(fā)展并進行適當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