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訊員 章晟
5月28日,來自宜昌長陽的90后小伙小晏,在定點采集醫(yī)院武漢市中心醫(yī)院捐獻了338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生命種子”將為一位境外白血病患者帶去重生的希望,小晏也因此成為宜昌市首位為境外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
小晏出生于1994年,目前在宜昌工作。11年里,他堅持無償獻血87次,做公益已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還曾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銀獎和銅獎。2021年一次偶然的獻血經歷,讓小晏與造血干細胞捐獻結下不解之緣,當時工作人員的一句“配型成功的概率就像中彩票一樣,這能挽救他人的生命”,讓他毫不猶豫地留下了血樣,成為中華骨髓庫的一名志愿者。
促使小晏加入中華骨髓庫的動力,還有源自他的一位發(fā)小。2017年,這位發(fā)小因白血病不幸離世,這讓他難過之余,也深刻體會到造血干細胞對血液病患者的重要性。
幸運的是,2025年春節(jié)前夕,一通來自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讓這個善良的小伙激動不已。當小晏得知自己與一位境外患者初配成功時,他毫不猶豫地說:“我愿意!”隨后的高分辨率配型、體檢等環(huán)節(jié),他都積極配合,毫無怨言。為了以更好的狀態(tài)來捐獻造血干細胞,他還堅持鍛煉身體、清淡飲食。
5月23日,小晏來到定點采集醫(yī)院武漢市中心醫(yī)院,進行捐獻前的準備。經過5天的動員劑注射,28日上午9時許,這場“生命的接力”正式開啟。躺在采集床上進行采集時,小晏充滿期待,他說:“能用自己的力量挽救一個生命,這是我的榮幸。”經過4個多小時的采集,小晏成功捐獻了338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他也成為全國第20194例,全省第724例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目前,帶著體溫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已被小心翼翼地裝入特制運輸箱,由專人護送到受捐者所在地。
據(jù)湖北省紅十字會統(tǒng)計,目前,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已有近14萬名志愿者,其中18位志愿者成功為美國、德國等8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境外患者帶去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