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丁香六月综合在线观看,91国在线国内在线播放,麻豆国产在线视频区,国产二区三区

      <object id="iqmuo"></object>
    1. <object id="iqmuo"></object>
    2. 美國中期選舉正沖刺,是誰讓“通俄門”調查“靜音”?
      2018-10-31 08:33:00 來源: 新華社
         新華國際頭條微信公號 10月30日消息,要么是頭條,要么在成為頭條的路上,過去近一年半來,由特別檢察官羅伯特?米勒主持的“通俄門”調查幾乎一直處在高光下,在中期選舉最后階段卻似乎靜謐得反常。
        是誰讓“通俄門”調查“靜音”?中期選舉之后“通俄門”調查又何去何從?


        2001年7月30日羅伯特·米勒在美國華盛頓出席國會聽證會的資料照片。
        那些不成文的規(guī)則和前車之鑒
        米勒團隊上一次引人關注還是在9月中旬。當時,特朗普前競選團隊負責人馬納福特承認密謀反美和密謀妨礙司法2項罪名,并表示同意配合“通俄門”調查。自此之后,米勒團隊似乎就“消?!绷?。
        據(jù)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司法部有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選舉投票日前夕,檢方不便公開重要調查的進展或對調查對象提起訴訟等,尤其是在調查涉及選舉本身或候選人的情況下,更不能以影響選舉、候選人或政黨為目的采取行動。


        7月16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和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會晤。當然,米勒團隊的“通俄門”調查主要查的是俄羅斯是否干預2016年美國總統(tǒng)選舉、特朗普競選團隊當時是否與俄方有“勾結”,而中期選舉改選的主要是國會議員和州長等位置,并不包括總統(tǒng)。但鑒于“通俄門”調查的特殊性以及今年中期選舉的重要性,在沖刺階段有任何舉動都可能掀起輿論風波,而令調查工作的獨立性難逃質疑。米勒曾長期執(zhí)掌聯(lián)邦調查局,是華盛頓的“圈內人”,想必不會不明白其中利害,因此“通俄門”調查近期啟動“靜音”恐怕也是他有意為之。


        2017年6月8日,在美國華盛頓,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FBI)前局長詹姆斯·科米(前)在國會參議院出席聽證會。前車之鑒仿佛就在昨天。2016年美國總統(tǒng)選舉沖刺階段,當時的民主黨總統(tǒng)候選人、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被指曾在擔任公職期間使用私人服務器處理公務郵件,詹姆斯?科米曾所率領的聯(lián)邦調查局高調宣布重啟調查,后又在投票日兩天前建議不對希拉里提起訴訟。這番“搶戲”引發(fā)連鎖反應,可不是科米或民主黨陣營能夠控制。最終敗北的希拉里一直對科米制造的“10月驚奇”耿耿于懷。


        2016年9月26日,在美國紐約州亨普斯特德的霍夫斯特拉大學,希拉里·克林頓(右)和唐納德·特朗普參加2016年美國總統(tǒng)候選人首場電視辯論。
        用美國哈佛大學法學教授諾阿?費爾德曼的話說,如果無法確保調查不影響政治,那么最合適的做法就是在選前設置“緩沖期”,“通俄門”調查適時“喘口氣”對所有人都好。
        兩黨候選人刻意回避,特朗普為何往上貼?
        “通俄門”調查暫時安靜,也離不開兩黨刻意回避——或者說,究其根本,選民“不關心”。
        據(jù)《今日美國報》和薩福克大學25日公布的一項聯(lián)合民調,14%受訪者認為醫(yī)保是最能影響他們中期選舉選票的議題,選擇移民/邊境安全和經濟/稅收議題則分占11%和9%。
        而法律步驟繁雜的“通俄門”調查顯然不夠“接地氣”。用得克薩斯州共和黨籍聯(lián)邦參議員泰德?克魯茲的話說,華盛頓的媒體人與美國人民活在兩個世界,在得州,人們對就業(yè)議題更感興趣。
        兩黨一些候選人都表示,如果“通俄門”調查在競選辯論中被提及,他們都有所準備,但這顯然并不是一個適合用來激勵選民投票的話題。
        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7月17日在白宮表示,自己接受美國情報界關于俄羅斯干預2016年美國總統(tǒng)選舉的結論。 新華社/美聯(lián)


        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7月17日在白宮表示,自己接受美國情報界關于俄羅斯干預2016年美國總統(tǒng)選舉的結論。 與此形成反差的是,作為應該最想避開“通俄門”話題的人,特朗普卻似乎在這個話題上言行更高調。據(jù)美國媒體統(tǒng)計,自7月4日以來,僅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特朗普抨擊“通俄門”調查為“政治迫害”就接近50次。特朗普要支持者提高警惕,如果共和黨丟掉國會眾議院控制權,民主黨就會利用“通俄門”調查來發(fā)起對他的彈劾程序。
        “通俄門”不是“水門” 也不是“拉鏈門”
        時任美國總統(tǒng)、共和黨人尼克松1974年8月因“水門”事件辭職,繼任總統(tǒng)福特隨后又赦免了尼克松。正值內憂外困之下,美國國內對華盛頓的不滿愈演愈烈,火勢直接蔓延到同年的中期選舉,幫助民主黨在國會兩院大獲全勝。
        分析人士認為,今年中期選舉不能與1974年相提并論,關鍵在于“通俄門”調查還沒結束,尚無定論。
        民主黨陣營今年在“通俄門”調查、彈劾特朗普等話題上表現(xiàn)得比較克制,沒有讓今年中期選舉成為對“通俄門”調查的“公投”,恐怕也是吸取了對手陣營的歷史教訓。
        1998年9月,由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公布了時任總統(tǒng)、民主黨人克林頓的性丑聞調查報告。在同年的中期選舉沖刺中,共和黨把克林頓丑聞以及可能對他發(fā)起彈劾作為核心話題。
        不過,國會民主黨人擔心的“慘敗”并沒有發(fā)生。共和黨方面倒是“反蝕把米”。主張打“丑聞牌”和“彈劾牌”的時任眾議院議長、共和黨人紐特?金里奇不得不引咎辭職。
        距離重返頭條的日子不遠了
        自米勒去年5月被美國司法部副部長羅森斯坦任命為特別檢察官主持“通俄門”調查以來,超過30個國內外個人和實體已受到起訴,馬納福特、前國家安全顧問邁克爾?弗林等人也與檢方達成認罪協(xié)議或被定罪,但只涉及作偽證、稅收詐騙、銀行詐騙等罪名,并未涉及與俄方“勾結”的指控,更沒有牽連到特朗普本人。
        無論兩黨間斗爭如何激烈,米勒及其團隊一直刻意保持低調。弗吉尼亞大學政治學研究中心主任拉里?薩巴托將米勒比喻為“斯芬克斯”,沒人知道“通俄門”調查究竟到哪一步了。


        2013年6月19日羅伯特·米勒在美國華盛頓出席國會聽證會的資料照片。據(jù)美國媒體報道,米勒正接近就俄羅斯與特朗普競選團隊間是否存在明確“勾結”、特朗普就任總統(tǒng)后是否采取過妨礙司法的行動作出判斷,預計會在中期選舉結束不久后向羅森斯坦提交有關內容。不過,特朗普已多次透露出想要在中期選舉結束后解除司法部長賽申斯職務之意,羅森斯坦也早身陷去職的小道消息。分析人士認為,倘若司法部領導層到時候大洗牌,難?!巴ǘ黹T”調查不受波及。


        2018年2月28日,保羅·馬納福特在美國華盛頓離開法院時的資料照片。拋開華盛頓的不確定因素,“通俄門”調查工作本身也還在進行之中。比如,米勒團隊還未放棄問話特朗普本人、弗林將在12月被宣判等。別忘了,據(jù)統(tǒng)計,自“水門”調查以來,由特別檢察官主持的獨立調查平均要持續(xù)904天呢。
        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現(xiàn)任副主席亞當?希夫近期表態(tài),如果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如愿贏下眾議院控制權,他們計劃部分重啟該委員會自己的“通俄門”調查。
        看來,“通俄門”調查又快重返頭條了。
        【編輯:葉圣凡】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