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平生第一次看話劇是在70多年前,上高中一年級的時候,在學校的小禮堂看了由學生演的話劇《北京人》,從那以后我就開始特別喜歡話劇……” 4月12日下午,北京人藝老藝術家藍天野來到清華大學,帶來一場名為“駱駝坦步 無問西東”的講座,開啟“戲劇的力量——北京人藝戲劇進清華”活動本年度北京人藝名家講壇的第一講。
下午2點,今年已經91歲,滿頭白發(fā),但依然精神矍鑠的老人準時出現在清華大學蒙民偉樓多功能廳的舞臺上。
圖:北京人藝老藝術家藍天野清華開講。
沒有校園戲劇就沒有戲劇
藍天野的名字可謂與中國話劇密不可分,《茶館》里的秦二爺、《北京人》中的曾文清、《封神榜》中的姜子牙……幾十年來他在舞臺上和熒幕里塑造了許多家喻戶曉的人物。
藍天野從十幾歲就開始演戲,而這一切都始于校園。
“74年前,我被同學拉著第一次上臺演戲?!彼{天野說他就是從校園戲劇走出來的,“大家都熟悉的藝術家蘇民、童超,他們都跟我一樣,從學校時代就開始演戲。那會兒職業(yè)劇團很少,我們都是從校園戲劇開始演戲,最后從事了這個專業(yè)?!痹谒{天野看來,校園戲劇是中國戲劇一片不能離開的土壤,“從某種程度上說,沒有校園戲劇就沒有戲劇。”
戲劇人應該做雜家
怎么才能把戲演好?在藍天野看來有三件事同等重要:正確的表演方法、較高的文化修養(yǎng)和豐富的生活積累。
為了演好戲,藍天野曾到北京房山的崗上村體驗過農村生產大隊的生活。1957年演《北京人》里的曾文清,他去向養(yǎng)鴿人討教經驗;《茶館》排戲前,人藝的導演和演員花在體驗生活上的時間和精力,比用在排練中的還要多,“生活在心里越充實越豐富越好。”
藍天野認為,一個人要有豐富的興趣愛好,還要做一個“一日不讀書便覺饑渴難耐”的人,這樣才能做個好演員。講座接近尾聲的時候,藍天野主動給大家開起了書單,“原來我推薦《紅樓夢》和《雪白的虎牙》,現在我把第二本改成《重返狼群》。”他提出要送一本書作為“禮物”給觀眾,但前提是要能回答出他的全部問題。最終,來自清華大學外文系的陳冠達獲得了贈書,開心地比出了“贊”的手勢與藍天野合影。
圖:獲贈圖書的學生同藍天野合影。
不搞專業(yè)也能陶冶情操
校園戲劇能起什么作用?在藍天野眼中,戲劇至少有一個作用,那就是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人的美學欣賞品味和理念。
美育工作和藝術教育工作走向“劇”時代,以戲劇為載體,充分發(fā)揮戲劇的育人功能,引導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教育面臨的機遇和課題。清華大學藝教中心主任趙洪認為,以人物命運為中心的戲劇,能給人以啟迪。戲劇是生活的一面鏡子,盡管其中的內容可能離我們很遠,但是很多情感是人類共有的,“戲劇具有認識人生的力量、振奮人的力量和讓人更堅強的力量?!?/p>
心理學系的黎明買了這次“戲劇進清華”全部5場戲的演出票,作為清華話劇隊的成員,他對這次人藝戲劇進校園活動充滿期待?!霸谇迦A,很多人都是理性思考的,但在與戲劇相伴的時間里,它讓你把理性都忘掉,重新梳理你的感性,讓你的內心更明亮?!?/p>
北京校園戲劇教育聯盟展現戲劇的力量
4月7日,“戲劇的力量——北京人藝戲劇進清華”正式啟動。這是北京人藝與北京市教委進行戰(zhàn)略合作,成立“北京校園戲劇教育聯盟”后的一個重要舉措。第一批聯盟成員包括了北京各區(qū)縣大中小學在內的27所學校和學區(qū),加入聯盟后,成員學校將會把戲劇教育納入到日常美育教育當中,通過專業(yè)的引導讓戲劇教育為成為素質教育的有機補充。
此次“戲劇進清華”活動將陸續(xù)開展一個月,不僅有五臺小劇場劇目演出及演后談,還有人藝名家講壇、劇本朗讀、戲劇展覽四個板塊。未來北京人藝與北京市教委還將持續(xù)推進戲劇教育聯盟的各項活動,把戲劇教育納入到教育體系當中,讓戲劇藝術真正扎根校園,讓戲劇成為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也讓校園為戲劇藝術未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圖:現場觀眾同藍天野合影。
(本文圖片由李春光提供)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N度生活工作室 曹雪盟 王 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