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丁香六月综合在线观看,91国在线国内在线播放,麻豆国产在线视频区,国产二区三区

      <object id="iqmuo"></object>
    1. <object id="iqmuo"></object>
    2. 叫停“家長簽字”,打開作業(yè)本的正確姿勢是啥?|睡前聊一會兒
      2017-09-27 23:00:00 來源:人民網(wǎng)

      68792_500x500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黨報評論君。近日,浙江金華一所小學發(fā)出了一份“不讓家長在作業(yè)上簽字”的“公約”,在刷屏朋友圈同時,也引發(fā)了網(wǎng)友的熱議。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家長簽字”這件事情。

      從80后到90后乃至00后,“家長簽字”可能都是共同的記憶。那些簽著父母名字的作業(yè)本、考試卷,見證著學習路上走過來的足跡,也是家長了解孩子學習情況的途徑。不過,當80后成了要簽字的家長,對這一做法的反思也隨之而來:白天工作本就繁忙,晚上還要批改作業(yè);忙碌時候忘記了簽字,還要在微信群被點名批評;布置的作業(yè)太多,使得家庭作業(yè)甚至變成“家長作業(yè)”……難怪一些家長吐槽,“孩子上小學,做父母的仿佛也跟著重新上一次小學,有時候覺得挺累的。”

      正因如此,取消簽字的消息讓不少家長松了口氣。而與浙江金華一樣,山西運城教育局發(fā)文,明確反對強制要求家長批改教師布置的作業(yè),也得到絕大多數(shù)人的點贊。支持者認為,叫停家長簽字,能讓孩子更加自律、自主。但也有不少人擔心,一旦沒有了家長的督促,孩子能否自覺學習?家長不簽字監(jiān)督,家校合作如何開展?這些擔憂,同樣也不無道理。

      老師和家長不應該成為對立面,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二者作用不可或缺。事實上,要求家長簽字的初衷,也是在尋找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結(jié)合點。只是,隨著對教育的功能、教育的本質(zhì)認識慢慢深化,更多人也在思考,學校和家庭應該有著怎樣不同的教育場景、扮演怎樣不同的教育角色、實現(xiàn)怎樣不同的教育目標?

      家長簽字成為一個普遍現(xiàn)象,既有家庭的因素,也有學校的原因。越來越多的家庭接送孩子上學、陪做作業(yè)、陪玩耍,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倫理構(gòu)建使得“在作業(yè)本上簽字”這種“小事”理所應當。而從學校的角度看,越來越多的學校在升學率、分數(shù)等指標衡量、評價的過程中,不由自主地選擇一條快速提分的捷徑,一味讓家庭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大部分家庭、孩子、學校都在應試教育這條路上,可供選擇的空間并不是很多。

      千篇一律的選擇,難以描摹成長的斑斕多彩。由此說來,簽不簽字的爭議,表面上是探討老師和家長在孩子教育過程該承擔怎樣的責任,其背后更為關(guān)鍵的,還是教育理念的問題。當用過多的作業(yè)、過多的課外輔導班填充了孩子的童年,當用一張張試卷上的分數(shù)來刻畫孩子成長的足跡,即便叫停了簽字,還會有其他方式來捆綁起家長焦慮的神經(jīng)。

      正如很多網(wǎng)友所言,讓老師的歸老師、讓家長的歸家長、讓孩子的歸孩子,在厘清界限的基礎(chǔ)上形成合力,才能助力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教育不僅是傳授技能、培養(yǎng)道德,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面對未來挑戰(zhàn)的能力,一個簽了家長名字的作業(yè)本顯然無法承擔這樣的重任;成長的路上既需要家庭和學校合力,還需要回歸教育的初衷,用新的理念來重塑面貌,鋪就通往未來的道路。

      這正是:叫停簽字只是開始,教育理念更需革新。大家晚安。(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出品)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