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丁香六月综合在线观看,91国在线国内在线播放,麻豆国产在线视频区,国产二区三区

      <object id="iqmuo"></object>
    1. <object id="iqmuo"></object>
    2. 一家老小都捧著手機 我們的“年味兒”丟了嗎?
      2017-02-04 00:13:0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2月3日新媒體專電 題:一家老小都捧著手機 我們的“年味兒”丟了嗎?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李力可 劉碩 余賢紅

      在剛剛結束的春節(jié)假期里,你是回家團圓走親訪友,掛春聯(lián)、貼年畫、放鞭炮;還是外出旅游,搶微信紅包、AR(增強現(xiàn)實)集五福?

      不斷涌現(xiàn)的新技術改變了人們過年的方式,就在除夕晚上大家拿著手機不亦樂乎地搶著紅包時,也有網友大呼“年味兒不見了”“我可能過了個假年”。

      小時候的年味“丟了”嗎?

      “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币皇淄{,傳唱了中國的傳統(tǒng)年俗,在有著古老的農耕文明的神州大地,長久以來,人們隨著習俗安排著歲末的勞動。貼上春聯(lián),穿上新衣,一家人吃年夜飯,在一片爆竹聲中迎來新的一年。

      這些年俗構成了中國人對過年的獨特記憶,也是過年的“年味兒”。在成都工作的河南人郭振剛回憶到:“大年初一給父母拜年,寫上一副春聯(lián)貼到門框上,才有過年的喜慶勁兒?!倍缃?,過年似乎被融進了一塊小小的手機屏幕。置辦年貨,手機上就能淘遍全球;發(fā)壓歲錢,微信紅包只需要動動手指;門上的“?!弊忠脖弧皰摺边M了支付寶。原來和親友相隔千山萬水;而如今隨著交通和通訊的便利,從“天涯”變成了“咫尺”。吉林琿春市民栗桂波說:“現(xiàn)在過年就是親人吃個年夜飯,同學聚個會,親戚聚一聚,而早些年串門拜年的習俗都快消失了?!?/p>

      同時,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也正在沖淡年味兒。人們再也不需要等到過年才能置辦新衣服,吃上平日吃不上的美味佳肴。沈陽市民董麗麗說:“年還是那個年,只不過小時候家境困難,期待的東西多,而只有到過年能得到滿足。”

      網友“且寫且藝”說:“小時候年前一個月就有鞭炮聲,現(xiàn)在過年不管大人小孩都拿著手機,網絡拉近了空間上的距離,卻拉開了人心、親情的距離。”

      新年俗“熬”出新年味

      記者發(fā)現(xiàn),雖然許多傳統(tǒng)年俗慢慢淡出視線,但年味并沒有消失,新的“年味兒”正在新舊年俗的碰撞中迸發(fā)。

      在手機上搶紅包,正是近年來興起的“年味兒”。微信官方發(fā)布的數據顯示,僅大年三十這一天,全國微信紅包的收發(fā)量便達到142億個,比去年增長了75.7%;零點前后,微信紅包收發(fā)達到了每秒76萬個。長春市民齊龍說,過去的年俗正在發(fā)生變化,連春晚都不怎么關注了,發(fā)紅包搶紅包似乎成為新的年俗。

      而去年春節(jié)火遍全國的“敬業(yè)?!?,今年有更多人集齊了。根據支付寶發(fā)布的數據,今年共有超過1.6億人集齊了“五?!保軌蚍窒恚矁|元現(xiàn)金紅包。雖然集齊的人多了,但今年支付寶推出的“掃福字集??ā眳s通過AR技術提升了趣味性。

      科技進步創(chuàng)造了新年俗,而更多的新“年味兒”正從千家萬戶飄出。

      在江西省萍鄉(xiāng)市湘東區(qū),歐陽欽一家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家庭春晚。歐陽一家6個小孩上臺表演獨唱、歌舞、花式跳繩、朗誦、快板……沒有專業(yè)的主持人和演員,但家人相聚的美好卻讓人感受到濃濃的年味?!芭笥褌兌颊J為現(xiàn)在缺乏年味,過年沒什么勁??晌覅s不覺得,過年回家是我每年春節(jié)的既定主題?!睔W陽欽說。

      在吉林省長春市,少兒春晚、草根春晚等活動在春節(jié)期間輪番上陣,市民自編自導自演的節(jié)目在電視臺播出后收獲熱烈反響。在“家風墨寶進萬家”“寫春聯(lián)·頌家風”等活動中,知名書法家精心書寫并藝術裝裱的家風格言,贈送給了長春市的1萬個家庭。合家團圓,弘揚傳統(tǒng)美德和好家風家訓,引領文明祥和的節(jié)日新風尚?!遍L春市婦聯(lián)宣傳部李亞輝說。

      團圓才是“真年味”

      年俗在變,年味并沒有淡。“我們其實更想要的是假期,而不是過節(jié)的勞累和年齡的增長。”80后長春市民齊龍說。

      長春市民劉瑩告訴記者,過年變得沒有以前那樣值得期待,如今過年的意義更多在于能陪陪家人,聊聊積攢了一年的話,用什么形式其實并不重要,只要能跟家人在一起,在哪里過年都會很有意義。

      吉林省民俗學會理事長施立學表示,現(xiàn)在的年味兒并不是變淡了,而是有濃有淡。一方面,放鞭炮、貼年畫等傳統(tǒng)年俗逐漸消失減弱,尤其是越來越多城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導致過年的民俗特色越來越淡。

      而另一方面,一些新的年俗正在逐漸形成,比如,過年過節(jié)發(fā)短信、發(fā)微信祝福,搶紅包、發(fā)送拜年視頻等。隨著新技術手段的出現(xiàn),這些更符合現(xiàn)代人欣賞趣味的形式涌現(xiàn)出來,是對于傳統(tǒng)年俗的新表達,只要在合理限度內,都是值得提倡的。

      施立學說,人們應該提倡年俗與時俱進,多了解當代人的需求,提倡文明、環(huán)保的清新過年方式,讓合家團圓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在新的形式中發(fā)揚光大。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