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丁香六月综合在线观看,91国在线国内在线播放,麻豆国产在线视频区,国产二区三区

      <object id="iqmuo"></object>
    1. <object id="iqmuo"></object>
    2. 第十屆國際音樂考古大會在湖北省博物館召開
      2016-10-25 18:14:00 來源: 長江網(wǎng)

        

      長江網(wǎng)訊 (通訊員 孫夏 記者 畢婷)近日,第十屆國際音樂考古大會在湖北省博物館編鐘館舉行。與會專家透露,新成立的“編鐘研究院”將邀請海外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學者加入,進行多角度的編鐘音樂考古研究。

      “編鐘研究院”由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樂器專業(yè)委員會、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等單位聯(lián)合組建,落戶湖北省博物館。該研究院旨在從音樂考古、音樂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多學科研究編鐘音樂文化。

      曾侯乙編鐘1978年出土于湖北。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表示,曾侯乙編鐘所代表的中國先秦音樂文化,是對人類文明的重要貢獻。近幾年田野考古中出土了一大批音樂文物,包括迄今所見最早的琴、瑟以及樂器附件、西周早期的編鐘等,提升了中國在國際音樂考古界地位。

      韓國漢陽大學教授東亞音樂考古學會會長權(quán)五圣表示,曾侯乙編鐘是當時人類精神文明和物質(zhì)文明的巔峰,它的成就屬于全人類,中國作為曾侯乙編鐘的發(fā)源地,是全球音樂家的“圣地”。

      國際音樂考古學會專員、德國考古研究院院長里卡多·艾希曼認為,中國音樂考古界與國際音樂考古界有過多次編鐘的合作研究,“音樂考古中發(fā)現(xiàn)的每一件樂器(音樂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個體,決定了音樂考古跨國合作是必然趨勢。”

      此次音樂考古大會主題為“人類學視野下的音樂考古”,來自中國、美國、韓國、日本等17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00多名考古學家、音樂學家,就“音樂文物研究、聲學與聲景、音樂人類學”等話題展開研討。

      第十屆國際音樂考古大會由湖北省博物館、德國考古研究院、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樂器專業(yè)委員會、國際音樂考古學會聯(lián)合主辦。國際音樂考古大會每兩年舉行一次。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