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霞斌和學生在一起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張淵 通訊員 盧福明 王力軍 姚傳龍
8月5日,52歲的武漢市黃陂區(qū)實驗中學數(shù)學教師梅霞斌收到一段微信視頻。視頻中,兩個少年在朝陽下慢跑,汗流浹背,視頻后留言“梅老師,他們暑假也在鍛煉身體”。
兩個少年名叫王剛、王強(化名),是一對兄弟,都是梅霞斌所帶的八年級19班的學生。從2023年3月起,每個不下雨的上學日,梅霞斌都會堅持和他們一起在校園里晨跑。
陪跑180天讓學生動起來
陪跑的念頭,源自梅霞斌的一次家訪。那次,兄弟倆的父母提到,孩子比較胖,又不愛運動,他們擔心孩子的身體健康。
梅霞斌當即同兄弟倆商量,定下了跑步計劃:周一到周五,只要不下雨,梅霞斌就跟他們一起跑步。之后,許多個清晨,黃陂區(qū)實驗中學的操場上都留下了師生三人奔跑的身影:一圈、兩圈……至今已堅持了15個月,約180天。
“老師和我們一起跑,我們怎么好意思偷懶?!蓖鮿偤屯鯊娬f,梅老師的不拋棄、不放棄,就是他們堅持下來的動力,“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運動習慣,放假也會堅持早鍛煉?!?/p>
明明是數(shù)學老師,為什么要陪跑步?梅霞斌說:“其實孩子有孩子的難。要真正幫助學生,不能只是在他們旁邊觀看、加油或說理,而是要一起做,這樣才能理解他們、幫到他們?!?/p>
操場上“演出”數(shù)學題
梅霞斌的沉浸式陪伴,更體現(xiàn)在教學中。
教了33年書,梅霞斌早已對課本知識爛熟于心,但他始終堅持不斷改進教學,因為“讓學生愛上學習,遠比單純灌輸知識更重要”。
梅霞斌會反復揣摩每一節(jié)課。做教學設計時,每推進一步,他都會問問自己:如果我是學生,能不能聽懂?會不會有繼續(xù)探究的興趣?課前準備時,他會對著鏡子講授預演,嘗試不同的表達方式,“看著鏡子里的自己,我也會問自己,按照這個方法講,我作為學生愿不愿意聽?”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他特別注重情景導入。講勾股定理時,他從《周髀算經(jīng)》《九章算術》講起,帶同學們了解定理背后的歷史;講“概率”時,他拎了一袋子乒乓球進教室,讓學生玩摸球游戲理解何為“隨機事件”;講“軸對稱”時,他會展開一張?zhí)彀查T的圖片……
“現(xiàn)在有的應用題不好讀懂,梅老師就帶我們演出來。”他的學生段天衡說,有次碰到一個追擊問題,講甲乙兩人在400米的環(huán)形跑道上同向跑,每隔200秒相遇一次。看很多同學不能理解,梅老師就帶著大家去操場并請幾位同學按題演示,“大家一下就懂了,做題容易了,對數(shù)學也更有興趣了。”
大量刷題選題為學生減負
同事們都說,梅老師是“行走的題庫”,特別愛刷題,也特別會選題。“現(xiàn)在市面上的參考書很多,它們雖然體系成熟,但重復訓練較多,題量較大,學生若一頭扎進去,往往疲于應付,獲益有限。不如我先做一遍,精選、精修后給學生精練,這樣能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做到減負增效。”梅霞斌說,多年來,每周末的數(shù)學作業(yè)都是他這樣編制出來的,一張A4紙的題量,效果就能比較明顯。
目前,梅霞斌已積累了自創(chuàng)數(shù)學作業(yè)632套,習題超過10000道,且沒有一道重復?!懊防蠋熯€經(jīng)常鼓勵我們來他這里自選作業(yè),對自己的薄弱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拔高練習?!彼膶W生童輝耀說。
做題多使梅霞斌改題也快。每天他在早自習前收作業(yè),第二節(jié)課前就能改完發(fā)下去,不僅能給學生及時反饋,還為自己爭取了一天時間以針對學生錯題進行集體講解或單獨輔導。
科學育人使得梅霞斌的教育教學成果相當突出。他的學生積極陽光,學得不太累卻成績優(yōu)秀,班級多次被評為區(qū)、市先進班集體,他本人多次被評為市、區(qū)優(yōu)秀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