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效果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歆 通訊員 李玲玲 周向文 余樂
“我們所做的事就是不讓閑置資產白白‘曬太陽’!”8月11日,武漢輕工大學“數字金水·智‘繪’鄉(xiāng)村”實踐團隊指導老師、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教授嚴圣華說。
日前,他和學院輔導員、學生約15人前往武漢市江夏區(qū)湖北省農科院金水子弟學校調研,運用專業(yè)所學,向基地建議,將校園閑置的房屋、周邊土地打造成“金水智谷研學小鎮(zhèn)”。
團隊溝通。(通訊員 任子軒 攝)
湖北省農科院金水子弟學校位于江夏區(qū)金水閘,2014年前后因省農科院內部調整,學校等相關配套被廢棄,但金水基地還保留了省農科院約20個科研平臺,并掛牌我省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向中小學生開放研學體驗。
嚴圣華介紹,省農科院金水基地部分土地、房屋資產沒有被利用,只能白白“曬太陽”,如果能依托科研基地研學項目,引入企業(yè)投資經營,閑置的土地、房屋資產就可能產生實際的收益,“金水智谷研學小鎮(zhèn)”項目應運而生。
要吸引企業(yè)投資,就得讓企業(yè)實地看到項目的雛形和未來的潛力。為此,團隊利用金水子弟學校閑置的教學樓、大門打造研學小鎮(zhèn)的地標。為了達到良好的設計效果,團隊穿梭在田間地頭,調研省農科院科研基地,實地體驗智慧農業(yè)、數字化養(yǎng)殖技術的效果和特色,對學校建筑及周邊環(huán)境進行實地測量。
實地測量。(通訊員 任子軒 攝)
經過商議,團隊決定利用金水子弟學校入口處的自然坡道地形,設計“七彩門洞”作為入口,入口旁則用竹子和磚石裝飾,體現(xiàn)金水閘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實踐團隊成員還結合功能需求,對金水子弟學校教學樓外觀進行美化設計,對每間教室承載的研學功能進行了規(guī)劃布局。
據悉,“金水智谷研學小鎮(zhèn)”概念性規(guī)劃調研設計歷時4天,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立足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方案創(chuàng)作者之一、該校建筑學專業(yè)學生高一菲介紹,方案主打因地制宜,“七彩門洞”顏色靚麗,對兒童很有吸引力,山水元素的使用意在滿足人們在快速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對大自然悠閑寧靜的情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