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習嘉賓
程永宏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養(yǎng)老保險改革、就業(yè)等問題
提要
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勵勤勞守法致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jié)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拓寬居民勞動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調節(jié)職能,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
收入分配改革要更多地體現勞動的價值
記者:收入分配長期以來是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從目前來看,我國收入分配中還存在哪些突出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了怎樣的要求?
程永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按照“初次分配強調效率,再分配強調公平”的主導原則,我國逐步建立起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收入分配制度。這一制度的設計有效地激發(fā)了廣大勞動者的積極性,推動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尚未得到根本解決的問題。
首先是收入差距過大。目前我國基尼系數在0.47左右。一般認為基尼系數介于0.3到0.4之間比較合理。其次,再分配效果不夠顯著,主要表現是中國稅后基尼系數比稅前基尼系數下降的幅度較小。再者,某些領域的收入分配缺乏公平性。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是指個人的收入與其貢獻基本上成正比。雖然現在收入分配與實際貢獻很大程度上是相關的,但在某些領域也出現了高收入者與低收入者收入的差距,遠遠超出他們貢獻的差距。此外,部分領域非法收入仍然存在,如各種偷逃稅收入、腐敗收入、靠壟斷或欺詐等獲得的暴利收入。這種情況影響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平等性,破壞了效率也不符合正義原則。
收入差距過大的根本原因在于,過去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對收入差距的思想認識存在偏差。改革開放以來,為了打破“大鍋飯”的分配格局,通過拉開收入差距激勵人們努力工作、積極創(chuàng)新,提高經濟體系的效率,這本來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但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片面強調拉開差距、追求效率而忽視平等的問題。這種認識導致初次分配的差距迅速而持續(xù)地擴大,也導致再分配方面制度不夠完善,出現目前這種狀況。
考慮到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時間節(jié)點只剩兩年多時間,我們要高度重視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解決居民收入和財產分布中存在的問題,努力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格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而十八大、十七大報告相應的內容則是“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這是理論上的進步,這一修改意味著收入分配改革要更多地體現勞動的價值,按勞分配要作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則。
盡可能體現多勞多得的公平原則
記者: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項十分艱巨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制度改革的復雜性也反映出收入分配的復雜性。如何讓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鼓勵勤勞守法致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jié)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睘槭裁匆瑫r強調“調高、擴中、提低”,“兩個同步”又指向怎樣的改革目標和方向?
程永宏: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我們必須堅持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wěn)步前進,絕不能出現‘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的現象?!闭{節(jié)收入分配涉及諸多環(huán)節(jié),收入分配體制機制改革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罢{高、擴中、提低”,正是為了扭轉收入差距過大的狀況,必須對過高收入進行有效調節(jié),通過多種途徑提高中低收入者、特別是低收入者的收入,使得中等收入者的比例占大多數,實現有效的再分配,降低稅后收入的差距,使最終的收入差距下降到合理的水平,這是一切再分配制度的共同特點。
實現這個目標,首先要使全社會在輿論和思想認識上達成基本共識:收入差距過大與過去的“平均主義”一樣,是一種不正常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狀態(tài),它不僅在實踐中會影響社會穩(wěn)定、損害經濟效率,而且在理論上得不到支持和論證,這方面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加強相關的理論研究。在機制建設上,合理的收入分配需要通過兩個環(huán)節(jié)實現:初次分配要確保按貢獻大小的比例進行分配,體現公平原則,以便激勵每個人努力工作,保持經濟體系具有較高的效率;再分配領域要確保最終的收入差距處于適當的水平,以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強調的“平等”原則相適應。在具體政策上,要充分發(fā)揮個人所得稅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調節(jié)作用,這是所有發(fā)達國家調節(jié)收入差距的兩個主要工具。另外,還要考慮遺產稅等能夠調節(jié)收入差距的稅種的可行性。
“兩個同步”是實現公平分配、確保居民個人收入和勞動者個人收入穩(wěn)步增長的基本要求。經濟總量與居民收入同步增長,是確保所有國民共享改革開放紅利和經濟發(fā)展成果的必要前提,這是再分配能夠實現的目標。勞動生產率與勞動報酬同步提高,則是保證勞動者按其貢獻獲得合理報酬的基本原則,這是初次分配能夠實現的目標。“兩個同步”意味著在收入分配改革中,初次分配領域將要不斷強化勞動貢獻與收入的聯(lián)系,也就是盡可能地體現多勞多得的公平原則,這里的“勞動”同時包括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在再分配領域,將會更加注重平等性,盡可能縮小收入差距,實現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承諾。
緊緊抓住“通過收入分配鼓勵創(chuàng)新”這個牛鼻子
記者:“當代經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知識、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在生產中的貢獻明顯提升,分配要體現這個變化趨勢?!绷暯娇倳浬羁讨赋?,如果是“造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拿手術刀的不如拿剃頭刀的”,就談不上創(chuàng)新驅動。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到十九大報告提出“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這對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何啟示意義?
程永宏:習近平總書記從收入分配角度鼓勵創(chuàng)新這一重要論述,可以說真正抓住了激活創(chuàng)新的牛鼻子。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在具體落實過程中,應當緊緊抓住“鼓勵創(chuàng)新”這個牛鼻子,在分配中更多地體現出知識、技術的價值。
創(chuàng)新是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現代經濟發(fā)展最重要的因素是技術進步即創(chuàng)新。收入分配制度對于鼓勵創(chuàng)新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只有當創(chuàng)新而不是任何其他因素成為企業(yè)實現利潤、個人提高收入最主要的來源,創(chuàng)新活動才能成為企業(yè)和個人主動追求的目標。只要創(chuàng)新活動能夠得到足夠的回報,就一定能夠激發(fā)出巨大的增長動力,企業(yè)和個人就一定能夠獲得足夠的利潤和收入。
中國正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質上就是要提升經濟體系的結構和質量。實現這個目標的關鍵就在于創(chuàng)新。但創(chuàng)新不是僅靠政策照顧、稅收優(yōu)惠等就能夠實現,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康的市場機制,讓創(chuàng)新活動得到足夠的回報并發(fā)展壯大。唯有如此,才能使得創(chuàng)新成為企業(yè)和個人的一種自覺行為、常態(tài)化的行為,而不是為響應號召而做出的“姿態(tài)”和短期行為。當然,這只有在適當的收入分配機制作用下才能夠實現。(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