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大戰(zhàn)小菜蟲,這里不是科幻小說,是發(fā)生在北京的真實故事。她是位“85后”女青年,她也是職業(yè)“殺手”,她還是生態(tài)莊園的病蟲害防治專家,她的名字叫張迪。
從市區(qū)驅車2個多小時,在位于5A級生態(tài)景區(qū)附近的北京山里農夫生態(tài)莊園,見到傳說中的“美女殺手”張迪。表明來意后,她爽快的帶我參觀了她負責守護的菜地。
鮮嫩的蔬菜把田地遮得嚴嚴實實。西紅柿低著飽滿的腦袋,有點嬌羞;白菜的葉子向四方伸展,像是在仰天大笑;黃瓜綠的濃郁,像要滴下來似的……成群的蜜蜂,低聲哼著小曲兒,蝴蝶成對的在金黃色的菜花上翩翩起舞。
“你們別看眼前的這片菜地看起來非常平靜,對于我來說這里就是激烈的戰(zhàn)場” 張迪說。一塊菜地就是一個體系龐大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結構層次上,生活著不同種類的生物,如夜蛾、菜粉蝶、蚜蟲、粉虱、猿葉甲、黃守瓜、瓜實蠅、茶黃螨、蝸牛、螻蛄、地老虎等幾百種農業(yè)害蟲。
通常這些害蟲數(shù)量都應該處在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范圍內,但是一旦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天平被打破,就會導致其中某種害蟲瘋狂繁衍,從而爆發(fā)蟲害。蔬菜常見的害蟲有20多種,防治這些害蟲對應的農藥品種也各不相同,農藥種類和使用量更是多的駭人。據(jù)農藥行業(yè)數(shù)據(jù)統(tǒng)計,2016年中國農藥產量超過374萬噸。
張迪解釋說,“一些不負責任的農民和種植企業(yè),為了提高產量,提升經(jīng)濟效益,過度使用農藥化肥,農藥殘留是食品安全問題頻發(fā)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問到北京山里農夫生態(tài)莊園是如何防治病蟲害的時候,張迪笑了笑說,莊園采用的是傳統(tǒng)古法種植工藝,為了保證蔬菜品質,在生產種植過程中禁止使用任何農藥,包括生物農藥也是絕對禁止的。他們除蟲采用都是一些“笨辦法“。
“在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張寶海專家指導下,不斷探索比較有效的農藝技術措施,但是只能把蟲害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不可能達到像使用農藥一樣的效果。”張迪介紹說。
病蟲害的防治結合,以‘嚴防’為第一步,莊園自主育苗專人管理,杜絕轉基因苗;人員分片管理,生產中不串棚,以免造成害蟲傳播。為了防止蟲害,至少3種作物進行輪作換茬,在前茬蔬菜收獲后,徹底清潔田園,將病殘體全部深埋,以減少病害基數(shù)。以“治理”為第二步,主要是采用天敵防治、辣椒水、香草、粘蟲板、誘蟲燈、防蟲網(wǎng)等生物、物理治理手段。
針對不同類型的害蟲,要采用不同的物理防治手段。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等趨光性害蟲,主要采用可降解粘蟲板和太陽能誘蟲燈等物理殺蟲辦法。但是對與蚜蟲、粉虱、薊馬、葉螨、菜螟、豆莢螟、煙青蟲這類爬蟲,只能采用人工捉蟲的笨辦法。
人工捉蟲是個非常細致的工作。“一看心葉是否有蟲,二看葉片正面是否有“天窗”破葉,三是輕輕翻轉葉片看葉背。有些害蟲很會偽裝,遇震動立刻蜷縮掉地,應仔細觀察,輕翻葉片,以防幼蟲掉地裝死,這捉蟲也是件斗智斗勇的事兒。”張迪如是說。
最后張迪表示,“我們知道,想要獲得成功,從來就沒有什么捷徑;我們也知道,想要種出放心蔬菜,就得放棄化肥農藥;我們更知道,再苦再累,這條路我們也會走下去!”
“笨辦法”的背后是對大自然的尊重,是對安全健康的堅持,是對卓越品質的追求。山里農夫以“品質即生命,服務即生存”的經(jīng)營理念。把菜單交給四季,把生長還給大自然,不用農藥和化肥,才能還原食材本源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