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9月30日訊(記者郭佳)7號線是全市人民高度關注的一條地鐵線,武漢地鐵集團為了建設好這條線路,搭建起了由27人組成的建設管理團隊,他們中有剛建設完陽邏線就趕往7號線工地的傅聰,有睡了七天集裝箱的李結元,有連續(xù)三年春節(jié)都在工地度過的業(yè)主代表李盛,還有夫妻攜手共建地鐵的余梓、金晶……正是整個團隊不計得失,不分晝夜默默奉獻,才讓一條條地鐵順利開通,載著市民,帶著微笑,飛馳而過。
傅聰
去年參加了陽邏線的建設后,他來到7號線配套工程建設現場后,很快與同事們奮戰(zhàn)在了一起。無論工作有多困難,他總是帶頭想辦法一個個攻克,在他的帶領下,團隊同事一樣兢兢業(yè)業(yè),有困難一起想辦法,一起解決。傅聰說,他時常被身邊這些同事的敬業(yè)精神所感動。
余梓 金晶
7號線江北項目部一級項目經理,有一次他完成工作,從施工現場出來時已是凌晨4點多,由于第二天一早還要開會,他干脆在車里睡了幾小時,第二天又準點開會。對他而言,忙到顧不了家,回不了家,是常有的事。但他說,多虧自己有一位“同行妻子”,可以相互理解。余梓的妻子金晶在7號線江南項目部工作。正因如此,她特別理解丈夫的忙碌,對自己項目組工程師的工作,也特別支持。
李結元
樂觀的他曾這樣調侃自己:腳沒停過、汗沒干過、衣服沒穿干凈過、囫圇覺沒睡過……成天滿腦子的都是地鐵。7號線徐家棚站-湖北大學站最后一臺盾構機在徐家棚接收時,由于風險較大,李結元與項目部負責人不敢有一絲大意,干脆把集裝箱拉到工地現場,他們住在里面堅守了7個晚上,有問題隨時解決,不敢有一刻放松,最終安全完成盾構機接收。
倪正茂
在近10年的地鐵建設中,他先后負責了武漢地鐵2號線一期、4號線二期、7號線和3號線一期共四條地質復雜、風險高、技術難度大的越江隧道工程和部分車站、盾構區(qū)間的建設和管理,是有名的越江施工專家。
冀英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地鐵人,他曾積極組織施工監(jiān)理單位參觀漢口片區(qū)類似工地,采取“先支后挖、隨挖隨支、快速封底”的開挖方式,科學制定工序時間,最終提前完成目標計劃。
周國紅
2016年夏季,他和同事們沿三環(huán)一側搶筑土壩攔水,同時沿車站基坑周邊加高鋼筋砼擋水墻,在大汛之年確保了基坑及坑內盾構機的安全,為后續(xù)施工提供了保障。
陳冬林
為了保證不出任何差錯,他在對現場施工的作業(yè)面檢查嚴格到苛刻的地步,檢查一遍至少要2個多小時,行走步數超2萬步,每周這樣的檢查至少3-5遍,一堅持就是2年多,一切都是為了保證安全。
李盛
作為武漢長江公鐵隧道土建工程的親身參與者,施工最困難時,他有時晚上做夢都在現場協(xié)調、想辦法解決問題,問題解決不了,就會突然驚醒。但他明白,越是難越要迎難而上,他迅速調整心態(tài),以地鐵人的責任心與使命感為動力,對越江隧道項目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熊忠華
為了確保項目完成,時刻堅守在一線協(xié)調,夜班與同事“輪班倒”,最長一次48個小時沒閉眼。
鄧沖
把曾經在2號線、4號線現場管理中好的經驗用于工作上,積極推動施工單位優(yōu)化施工工序,加大現場人員機械設備投入。
徐錦斌
帶著年輕人的滿腔熱血和沖勁,他一股腦地扎進了三陽路站施工現場。為了能全身心投入現場,徐錦斌將妻子和剛滿月的兒子送回老家,通過艱苦奮戰(zhàn),按期完成管段內所有建設任務。
宋巍
他充分發(fā)揮積累的施工組織管理經驗,拿到施工圖紙后,組織施工單位、監(jiān)理單位詳細研究施工方案,提出數條優(yōu)化方案以節(jié)約工期縮短車站主體結構施工時間。
鄒曉艷
把“態(tài)度決定一切”當成自己工作的座右銘,長期保持每天凌晨2時左右下班、早上7時半上班的狀態(tài)。
朱金金
加強對監(jiān)理的履約管理,努力提升工程監(jiān)理的職業(yè)素質、業(yè)務技能和管理水平,發(fā)現問題拍照片在監(jiān)理例會上曝光,問題不留過夜,保證了工程質量,發(fā)揮安全監(jiān)督作用。
肖家雙
他把自己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滿滿當當,上班路上過一遍當天要完成的事,下班回想下當天完成經歷,哪些工作需要進一步提高效率,滿腦子都是工作。
王攀
幾乎每天都吃住在工地,每次盾構始發(fā)和接收前都對照規(guī)定逐條落實,充分發(fā)揮監(jiān)理的作用,為工程建設創(chuàng)造價值。
沈明
他和同事們提出將施工中的一處“V”字形坡改為“人”字形坡,并將排水泵房設置在區(qū)間兩端車站內的方案,共節(jié)約投資2500萬元。
羅代漢
他同施工、監(jiān)理單位一起,排出詳細的施工計劃,在8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28萬立方米蓋挖土方的開挖和同步結構施工,創(chuàng)造了深基坑蓋挖逆作施工安全高效的奇跡。
丁雄
每天深入現場,早起晚歸,有問題第一時間做好協(xié)調工作,一天接打100個電話是家常便飯。
鄧堯
遇到地下施工縫隙存在涌水涌沙風險時,他和同事們采取了“接縫冷凍加固處理”,“填起”縫隙,保障了工程安全。
關珂
她負責項目部所有內勤工作。去年產假一結束,就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信息的發(fā)布、報道,與各部門協(xié)調,相關數據的核實、匯編等等。
黃愛
車站裝修施工期間,積極協(xié)調站內各專業(yè)施工場地、工作面,監(jiān)督裝修施工質量,積極與設計院對接,解決現場施工中遇到的技術問題。
黃蔚
積極協(xié)調車站內部各專業(yè)場地吊裝及材料堆放,針對藝術化出入口材料選型特殊性,主動與公司相關管理部門對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綦建峰
實現了12天完成區(qū)間1511米的鋪軌施工任務,而這個工作量在平常則需要25天才能完成,刷新了武漢地鐵軌道施工新速度。
孫聰
曾負責三陽路高架橋改造工程,他每天扎根在現場,仔細研究每道工序,最終克服了重重困難,按時完成了立交橋的通車任務。
楊露
負責7號線三陽路站建設時,全身心投入到項目建設中,不僅和未婚妻的結婚時間延后,而且連結婚照也沒時間拍。